第一次与葛连升对话时,他笑称自己是武侠小说的拥趸者:“作为工作之余的消遣,我看过不少武侠书,梁羽生、古龙、平江不肖生、卧龙生,看来看去,还是觉得金庸写得好,儒、释、道都有了,对于没有太多时间消遣的我来说,很有启发意义。”话一转,仍是三句不离本行,“网络也一样,道法自然,管理是一门艺术和学问。”
科研开发,服务创新
作为CERNET济南主节点的负责人,葛连升和众多参与校园网络创始和建设的主任一样,始终将CERNET作为一项事业,同时也对互联网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兴趣。
1996年4月,在时任校长助理的老师的邀请下,他离开山东邮电管理局,重返山东大学,参与校园网建设。直觉告诉他,互联网络一定是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
葛连升赞赏与他一样志同道合的人:“对到网络中心求职的学生,我会告诉他,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没有加班费,没有值班费。一旦他留下来,说明他喜欢技术并乐于奉献。”对待真正喜欢技术的人,他和他的同伴所能做的就是创造一种既有利于工作,又支持个人发展的环境。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也是一种管理之道。
如何创造这种环境?他和同伴们不断进行探索和机制创新。
于是,他们提出建设“海洋文化”,崇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持“事业凝聚人、环境培养人、感情团结人、待遇不伤人”的二十字方针。他们深知建设团队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坚持科研开发与提高服务水平相促进,与SUN、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使校园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能与企业产品研发充分结合,实现了校园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他们坚持为人才“松绑”,“抓大放小”,让他们从网络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从2003年起,每年开办暑期网络学校和多期技术培训班,一批批学生网管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来,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建设”的目标。4年来,共有600余人完成培训结业。
过犹不及,凡事有度
让高校领域印象深刻的是山东大学的万兆以太网。对于渐成学校追逐热点的“万兆”,葛连升却保持冷静的态度,“主要看需求,只要够用,不要跟风。”
山东大学校园网网络带宽一向处于高效负荷运行,校园网骨干网实际利用带宽超过3000M,校园网出口带宽经常保持在700M左右,2006年校园网进出总流量在全国高校进入前10位。
山东大学有济南、威海两地7个校园,地域分散,校园网的基础和平台地位更加凸显。山东大学校园网是一个服务完善的准传输网络,VPNs、组播、流量工程均得到部署并应用。基于校园网的学校管理应用和服务系统较为完善,各类资源极其丰富。学校共有200多个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联网,校内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开展教学;有2000人同时在线的赛尔毕博远程教育系统;有基于校园网大规模的网络电视和视频点播系统,除了能够播放音视频教学节目外,还能够提供基于校园网组播方式的录播和直播,讲座、会议、论坛等都面向全校学生实现了网上直播;基于校园网进行远程授课和学习,如:山东大学护理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互相开设课程,实现基于校园网的远程授课和学习……
山东大学网络中心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网络中心的工作务必要切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校园网是为学科建设、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
但在网络应用需求日趋高涨的今天,杀手级应用体现了其“双刃剑”的效果,带宽压力挑战着网络中心的各项工作,学生的舆论压力,一度让许多学校网络中心一筹莫展。
葛连升强调,不管是节点的工作还是网络中心的工作,“服务”二字是核心。科研开发与管理是一种服务,学生、教职工的网络管理也是一种服务,保证性能是一种服务,控制流量也是一种服务。葛连升说:“凡事都有一个度,我并不反对学生进行P2P共享,P2P的共享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但需要有一个度。”他提出的还是二八定律,一旦有20%的人用了80%的带宽,就需要对这些终端进行适当的控制。
葛连升笑称自己看书不爱看悲剧,有着大众化的皆大欢喜的心理。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是个达观的人,时常用一种新的眼光,跳出来看各种事。他说:“管网管人,道理相通,需要跳出来,守住原则,自然有所取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