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互联网的接入是其基本保障。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93%,仍有偏远农村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学校(教学点),受地理环境限制,互联网接入存在困难,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等问题。为此,2017年9月,教育部会同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通过卫星接入网络的方式解决边远地区学校(教学点)上不了网的问题,让处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中的儿童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实施“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行动”,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强调通过宽带卫星网络,攻克边远山区、海岛等自然条件特殊地区学校联网问题,实现全部学校100%接入互联网探索路径。
基于高通量宽带卫星网络的教育应用探索
“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选择甘肃省舟曲县、云南省彝良县、四川省雷波县作为试点,每县选择1所主体学校(中心校)和4所未联网学校(教学点),免费安装“中星16号”卫星设备并联通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帮扶教学点教师成长,促进教学点教育质量提升。
1.共享当地优质教师智力资源
农村教学点条件差、学生少、师资资源短缺,较难配备优秀师资力量,开不齐、开不好课成为制约其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借助高通量宽带卫星网络,基于网络学习平台,中心校主讲教师和多教学点教师组建教学共同体,开展同步、专递课堂教学,探索“一校带多点”的优质智力资源共享模式,促进教学点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提高。例如中心校主讲教师可通过课前集备、课中共教、课后反思全程引领教学点教师成长;通过组织协作任务,促进异地学生交流互动,扩展交际,增进友谊;通过为教学点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发展。
2.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教学点教育资源短缺,影响课程开设及教学质量。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开发的数字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点教师课堂教学,丰富资源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使“开得出”的课开得更好。教学点教师亦可引导学生利用国家、省市(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社会机构提供的各类数字资源与APP产品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使“开不出”的课开得出。全力促进“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目标的实现。
3.开展多形式网络教研
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课例点评等多种形式网络教研活动,不断提升中心校教师的教研组织能力,使教研常态化,建立基于网络教研的长效帮扶机制。教研过程中,教学点教师可通过观摩中心校的优秀课例,学习先进教学经验;通过同课异构,开阔教学设计思路;通过专题研讨,解决学科专业知识及教学法困惑;通过课例点评,远程得到专家及优秀教师的个别化指导。多形式网络教研,促进教学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整体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促师生能力提升全面发展
基于高通量宽带卫星网络的教育应用实践,在促进师生发展及教学点课程开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1.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通过网络教学和网络教研,中心校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从“不会不熟”到“灵活创新”,网络资源从“检索不到”到“校本化修正后使用”,同步、专递课堂从“不适应”到“得心应手”,网络教研从“参与体验”到“自主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研组织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教学点的教师在课前共备、课中协助、课堂观摩、课后交流、网络研修等不同阶段,受到优秀教师与专家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启发,得到学科知识与教学法困惑的针对性指导,视野得以拓展,思路得以开阔,教育观念逐渐更新,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网络教学,教学点学生同时接受中心校与本地教师的共同指导,与远端学生进行异地协作交流,实现近远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提升人际交往与合作探究能力。借助网络资源,教学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得以满足,学习主体性得以体现。随着“重知识灌输、被动接受型”课堂到“重感受体验、主动选择型”课堂的转变,教学点学生从“胆小腼腆”变得敢于“放声歌唱”,从“不敢开口”到争先恐后地自我展示,其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和学业水平得以提升,学习潜能、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也得到有力激发,知识、技能与情感得到共同发展。
3.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通过同步课堂,教学点孩子实现与城市孩子同上一堂课;通过专递课堂,教学点孩子实现学习音乐、美术课程的愿望;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多方提供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学点孩子能够根据兴趣和需要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点教师能够轻松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学习优秀案例经验,共享优秀教师智慧,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推广需提供保障立足根本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充分发挥高通量宽带卫星网络在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价值,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局长、校长等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是影响“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开展局长、校长等教育管理者领导力培训,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加强其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背景、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进而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该项目对提高教学点及整个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2.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建立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当地师范院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师范院校与教研部门相结合提供教学指导、企业与电教部门相结合提供技术支持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以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求为基准,以满足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所需服务为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教研的应用导向机制。还需要在经费和人员激励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
3.立足根本,提升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点教育问题,需要以教学点教师培养为重点,在遵循适切性、价值性原则的基础上组织促进教学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旨在“授人以渔”,增强教学点“自造血”功能,最终实现从“被帮扶者”到优秀教师的华丽转身,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价值。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情况各异,面临学情差异大、语言不统一、沟通有障碍等诸多现实问题。各地需因地制宜,进一步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探索符合当地本土化特征的高通量宽带卫星网络教育应用模式,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