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强调,要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要将涉嫌违法违规的App、微信公众号报告当地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查处。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App。
信息化时代,App无处不在,其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有害信息的无意引入,对视力的影响与损害等。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其心智也尚未成熟,对网络的把控力不足,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更强。过早让青少年儿童接触App,并将其作为学习的重要载体与工具,虽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主动性,但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无论是教师,还是新型的学习媒介,都是学习的外在因素。决定学习效果与质量的还在于学生本身。App的更新与发展,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但无论如何,其终究是教育的媒介,是学习的外在条件,只有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才能产生作用。
作为学生的学习媒介,信息媒体的一个致命弱点是主体的依赖性。学生通过App可以搜索到详细答案,这种便捷性,往往让学生尝到“甜头”的同时,也可能让他们失去自主思考的动力。若学习遇到阻碍或困难时,学生容易第一时间想到借助App的帮助,而非深入思考,自行解决,那么长此以往,这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思维惰性。
App运用得好,可以有效辅助学习;反之,则会对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App不是孤立的,需要网络支撑,而网络的海量信息以及巨大的诱惑,很容易让孩子难以自拔。更何况,现如今商业运作下的App包含了过度的广告和不良信息,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最不愿见到的是,一些孩子理直气壮地以学习为幌子,沉溺于App里的网络世界。
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整顿学习类App,是对学校网络环境的净化,对学生学习工具的再认识,对信息技术的正本清源,需要学校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和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介;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媒介的监管,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真正让信息技术媒介为学生所用,而非左右学生的行为,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