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卓斌 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
信息时代背景下,伴随高校业务的不断增长,各种各样的新数据也在持续诞生。2023年,厦门大学持续推进智慧校园与教育数字化建设,在建设思路上,实现从信息化建设的“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仍旧集中在数据治理上。数据治理是长期性工程,高校需持续性地投入和渐进式地改良。
图1 厦门大学信息化应用基础框架
这些年,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厦门大学已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应用“三中心、两平台、一门户”的基础框架建设(如图1所示),各部门信息应用子系统也进行了大批量的新建与升级。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三中心”
数据交换中心在技术层面完成了绝大部分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最大程度减少了信息孤岛,实现校园信息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学校基础数据库和大数据辅助决策提供支持;身份认证中心全面管理学校人员身份信息与应用权限;物联网应用中心则以数字校园卡为核心,基于智慧校园管理服务的新方式,应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校园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两平台”
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平台通过网络安全构架的顶层设计加强网安工作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建设学校统一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平台与安全技术架构,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水准;校园网与云计算信息化基础架构平台则以集约化方式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为学校院系部处统一提供可靠的信息化应用部署环境、便捷的校园网接入条件、稳定的科学计算与分析服务。
“一门户”
信息应用统一门户/网上办事大厅,提供“应用入口集成”“应用消息推送”“应用流程构建”三大核心功能,以移动化和智慧化为方向,对业务系统进行全面的迭代创新,提供便捷高效的应用集成门户和网上办事平台;以“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最多跑一次,最好都不跑”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日常校务的线上办理流程。
然而,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日新月异。目前,学校虽然已完成了绝大部分的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三中心、两平台、一门户”的信息化基础框架,但在数据治理、网络安全、基础架构可靠性上仍然存在不足。
因此,厦门大学信息化建设接下来将围绕这三个不足之处进行加强:
第一,数据治理上,自数据交换中心建成以来,学校各院系单位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互通在技术层面基本得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但受限于应用业务本身不断的发展变化,在数据质量和数据标准的差异上,数据治理仍然需要不断调整方法策略,需要信息化部门同业务部门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第二,网络安全方面,厦门大学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近年网络安全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大形势下,网络空间安全对抗不断加剧,学校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风险仍在增加,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仍需持续强化。
第三,基础架构上,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数量快速增长,业务对信息化硬件的运行稳定性高度依赖,原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机房的配套设施已难以支撑,需要重点加强。
另外,目前厦门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两个难点:
一是人力资源方面,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范围、内容急剧扩大,信息化人手短缺。与此同时,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学校信息化部门既面临工作量增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又面临同社会企业人才招聘的高薪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极大。
二是信息化基础架构建设方面,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科研工作对科学计算、AI计算、大数据分析的需求近年呈爆发式增长,用于部署服务器的机房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新兴的高能耗AI计算需求,而这类机房对建筑和供电都有特别的要求,建设并非易事。
结合上述两个难点和当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厦门大学下一步的工作重心落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信息化内涵建设。
主要是推行学校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建设与验收的闭环管理流程;深化“三中心、两平台、一门户”的信息化基础框架应用,推动学校各业务系统信息应用入口集中和流程再造工作;加强数据的共享开放,进一步减少数据孤岛,发展大数据应用,支撑管理决策。
第二,夯实基础架构,提高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与改造,重点做好学生宿舍无线网项目建设,推进学生便捷用网的“新囊萤计划”,发展校园5G网络应用;实施数据中心扩容、运营商机房链路互通等项目,为学校各单位提供更强大的主机托管、科学计算能力;对接互联网主流会议服务,提升云视频会议系统对厦大网络教学、视频会议,活动直播等需求的支撑能力。
第三,提升网信安全,为学校信息化保驾护航。
具体内容是明确校内信息应用、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的管理属地责任,做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网络安全考核工作;在学校OA、邮件等关键信息系统逐步推进国产化替代,实现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保障信息安全;构建“零信任”的应用接入层网络安全构架,开展校内信息应用系统的网络安全攻防演习。
面向未来,在完善信息化建设方面,高校需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如今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或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化做好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节点就是项目审批。审批项目时,相关人员需进行全方位考量,不仅要注意长远规划,还要考虑现实需求。以数据治理为例,如果顶层设计不抓实,后续数据治理的问题便会层出不穷。
二是做到群策群力。信息化规划不只是信息化部门的规划,需要高校各个业务部门、用户代表等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从而达成共识。尤其是数据治理,需要用户、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的共同重视、协同配合。现在,大部分高校每年开学初都会召开务虚会,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了凝聚共识。而信息化工作是否能提到这一高度,本质上是重视程度的问题。
截至目前,大部分高校经过多年耕耘,基本都已完成基础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但正如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伴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变化,新的业务和新的工作模式将不断出现。而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出现往往会产生新的数据和新的问题,这时自然就要进行新的治理。
2023年,数据治理将是厦门大学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高校还需注意,数据治理不能仅仅止步于数据大屏这类数据可视化应用,真正让数据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流动起来、应用起来,才能发挥出数据的更大价值,构筑更为强大的数字底座。面向未来,相信各个高校在数据治理上都会有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作者:许卓斌(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
责编: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