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29日,由中国科协主办、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科协未来网络技术青年科学家沙龙(总第97期,2023年第13期)在北京举办。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员张曼担任沙龙执行主席,以“生物特征识别与网络身份认证”为题进行分享,介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步态识别方法在技术先进性和实际应用上的表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树永作了“信息高铁算力网络与智能网络测调系统”报告,强调了算力基础设施化概念,介绍了信息高铁作为“可测、可调、可控、可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智能网络测调系统实现高效、可靠的网络资源管理,为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稳定保障。
基流科技创始人胡效赫作了“AI算力网络互联的行业进展与趋势”报告,介绍网络基础设施代际变革,AI算力网络对于稳定、高效和开放性的需求,展望算力网络发展趋势。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金一作了“大模型与多模态智能”报告,着重介绍多模态智能的创新与应用,包括基于元学习的广义零样本类增量学习方法、基于Transformer的跨模态行人搜索、基于模态融合的跨模态行人再识别,以及在巡检车、城市交通、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旭作了“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报告,分享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在机器人技术和具身智能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挑战。
特邀报告环节,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史章君介绍了CERNET支持IPv6的技术创新、在高校的部署应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进展和成效,阐述CERNET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环节,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教授李宗鹏提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共性。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谢耘提出,当技术发展到极度复杂的程度时常常又回归简单,要具备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赛尔网络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宏指出,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是体系结构的创新,青年科学家要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在推动网络强国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取得更好成绩。
期间,与会青年科学家还调研了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展览馆。此次沙龙为未来互联网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了一个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提升科研创新水平的高端平台。活动在网上进行了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