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大学校园内搞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活动——学生不带手机上课,体验一把大学校园里的“无手机日”。那么,学生和老师对这个活动各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习惯了手机随身
昨天,苏州大学的学生自发做了一个实验——上课能否不碰手机?在一堂课的间隙,学生干部带头,鼓励同学将手机交给他们统一保管。
“作为老师来说,当然欢迎这种尝试。学生不带手机上课,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促进”,苏州大学一名老师对记者说道。
“说实在话,刚开始确实挺不愿意的”,一名学生表示,从她高中开始,手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到后来甚至连手表的功能也被手机取代了,“隔一段时间不看手机就会浑身不舒服”。
文学院的一名女生小周自认为或许已经染上了“手机依赖症”。“上课用手机录音,下课用手机玩游戏,隔个三五分钟就要刷一下朋友圈,发发微博”。小周认为,自己已经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会怎样。
专家:关键还要靠自觉
“要让大学生们完全与这些新生诱惑隔绝是不现实的”,长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资深教师钱冰告诉记者,“去年我做过一个统计,如今超过60%的初中生和90%的高中生都携带手机”。
心理学家任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更多是出于一种猎奇和攀比心理,“已经是大学生了,再要靠外界用强制手段来规范,想来就非常荒唐”,任红建议,家长在孩子没有工作之前,尽量不要为孩子去配备那些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新鲜事物,即便是手机,也最好挑选功能简单的型号,“对孩子自己来说,要明白大学时光的短暂,不珍惜这短短四年而浸泡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最终后悔的还是自己”。(记者 贺涵甫 实习生 韩跃飞)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