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有线设备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携带方便、无需布线的优势,特别适用于手持设备的通信、电池供电设备、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工业数据采集系统、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数据图像传输系统的应用。在短距离的无线控制、监测、数据传输领域,通用的技术有Bluetooth、Wi-Fi等。它们各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在一些科研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在野外采集,而数据采集站往往分布在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高山、沙漠、戈壁、冰原等处。大多数站环境艰苦,高海拔、多山、高寒或者干旱是这些站的普遍特征,而且电力、电信、移动信号在观测区域内无法保障,难以驻扎观测人员,所以建立自动观测网络能够提供很多便利。
野外自动观测网络的构成
本项目以某一野外研究站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台站通讯环境现状为:
1.当前生活基地及观测点均无通讯信号。
2.卫星信号(GPS)可用。
3.多个观测点近期手机信号无望。
4.生活基地附近的中国移动和电信正在建设光缆,
近期可实现生活基地的互联网接入。
本项目包含野外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所涉及的数据包括日照辐射、净辐射、气压、气温与湿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CO2浓度、雨雪量计、日照等等;
还有一些监控视频。原来,这些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都采用人工方式,即先由人工在当地用笔记本电脑将数据读出,然后带回基地整理分析,这种做法不仅人力成本高,而且收集回来的数据通常会有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滞后,更无法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实时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仪器设备的远程操作等。
为了方便观测数据的实时传递及数据的显示、共享与分析,本项目构建了一个覆盖所有野外台站的自动观测网络。通过对野外台站、示范区观测仪器的组网以及野外台站与远程基地的网络连接,实现基于网络的台站仪器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分类整合,并提供野外主要观测仪器运行状态的网上监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