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的信息化专项规划中已经考虑了云。我们希望校园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资源服务等能够向“云”过渡。
在云服务实践中,我们优先考虑了需求强烈的IT基础设施服务,如计算与存储资源,随后公共软件和一些应用系统移步到云。
几年中,我们主要就IT基础设施的云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在2012年推出“师大云盘”,为师生、校内单位以及科研学术团队提供云存储的服务,以大规模建设的虚拟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资源等为校内各单位网站及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服务器资源。
在一些用于教学、科研和办公的工具软件中,北京师范大学也考虑了云服务,先后购买了类似于微软Office的一些云应用软件,方便师生使用。当然我们也在应用系统的构建和数字资源服务方面尽可能体现云服务的理念,包括我们建设的“校园统一通信平台”、数字资源门户和“IPv6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这两年我们开展的一些校园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方面优先考虑云服务的模式。
高校开展云服务,我认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需求依然是基础,包括差异性需求。在开展云服务建设前一定要进行需求调研,并且要求云服务的应用需求要清晰,不能盲目建设。建设模式、云服务的范围也可以根据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多样性的建设模式和服务,提供分层分类的云服务。
2.要综合考虑技术发展、投入和产出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3.还需要考虑用户使用便利和数据信息安全等因素。在选择公有云服务还是构建自己的私有云方面,此问题需要重点考虑。
云服务依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由技术发展、需求驱动和社会分工细分等因素决定的。国外大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非常重视,也较早地在IT领域推出云服务。他们的做法也是首先建设IT基础设施的云服务,这目前在美国很多大学都比较普及。其次是一些软件服务和数据及资源服务。他们也非常重视给师生提供云服务,如很多大学都为学生提供了在线的学术计算、存储以及各种专业软件的云服务。当然一些大学也逐渐将一些校内的IT服务转向公有云服务,或者将校内的私有云服务与公有云服务之间建立良好的对接,如电子邮件和日常办公应用。美国有一个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库IPEDS,这个信息库可以为高校提供信息服务。美国还有一个面向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套信息系统涵盖了大多数高校学生从注册到每学期的成绩,以及到毕业整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这个信息系统就含有一定的云服务概念和模式,解决了原来各个高校分散的电子校务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信息系统,学生只需登录系统,就可以获取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总体来说,教育有哪些方面可以以“云”的方式提供?
第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服务、网络技术、存储服务、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等。
第二,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包括电子校务、应用系统、软件服务。
第三,围绕科研和教学的资源,包括各种网络课程,课件或者是面向科研服务的数据库等。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