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历经25年建设,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CERNET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寄托了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网络强国的期待。
CERNET建设2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人物访谈,重温这项伟大国家工程的建设历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来。
CERNET是国之重器
——专访CERNET南京核心节点主任、东南大学教授陶军
陶军教授为国家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东南大学)副主任、科技部“网络安全科技创新指导意见”编写专家、CERNET南京核心节点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
2005年于东南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导师为顾冠群院士。曾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等单位访学。2014年选调教育部科技司负责推进国家教育信息系统建设和全国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主要从事网络测量、互联网治理体系和用户行为分析等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级课题。已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参编专著2本。作为牵头人搭建“教育行业IPv6部署监测系统”,为国家提供全国教育行业网站和信息系统IPv6部署进度的数据与技术支撑。担任国际网络通信领域旗舰会议IEEEICC2018和GlobeCom2017、2018等技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CERNET的核心节点之一,东南大学为CERNET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7年,东南大学的陶军教授与CERNET不期而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高校学子,以及如今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中坚力量,学生时代都因CERNET的出现和发展而受益。这项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工程,无疑对中国网络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CERNET润物细无声
《中国教育网络》:对于东南大学信息化基础建设,CERNET发挥了什么作用?在国际科研交流方面有哪些合作案例?
陶军:一直以来,东南大学信息化建设都和CERNET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东南大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CERNET的支持,比如中外文文献检索就是依托CERNET所提供的优质网络环境,为全校师生提供的超过131个数据库平台服务。CERNET还承担了校内科研院所、院系的网站和服务器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工作,这些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科研交流方面,尤其是体现教育网独特价值方面,我们东南大学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AMS(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是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一个大型空间物理实验,也是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物理实验仪器。AMS实验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精密测量高能量带电原子和粒子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寻找由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和暗物质的来源及测量宇宙线的来源。东南大学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被丁肇中教授邀请参加AMS研制的大学,其中的一项合作任务就是在东南大学建立一个一级数据处理中心SOC。
AMS-02在太空中采集到的大量观测数据通过NASA的卫星网和地面的互联网传输到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研究中心CERN,然后分派到位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多个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整理,再汇聚回CERN供物理学家做后续的分析处理。AMS要传回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绝大多数都由东南大学提供。实验要求跨越数万公里信道的长时间周期的持续稳定网络传输支持,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学术网的大数据处理应用。
东南大学
该项目计算的流量突发性非常强,可能一段时间没什么数据,但是有结果后会有海量的突发数据需要传输和处理。为了支持这项工作,CERNET设立了专线,并为丁肇中教授提供相应的国际出口,在通信保障上提供了定制化服务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对于普通的运营商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充分体现了CERNET独特的价值。
《中国教育网络》:2019年是CERNET建设25周年,您觉得CERNET的意义何在?
陶军: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才培养方面。包括我本人在内,中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生及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中坚力量,对互联网真正了解和认同的开端,都可以溯源至CERNET。
第二,科研方面。有没有真实的科研环境,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对于网络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实验环境、测试条件和反馈机制,所有的研究都近乎于“空中楼阁”,其研究通畅度与实用性大打折扣。
CERNET的横空出世可谓解了燃眉之急,它提供了真实的网络环境和实验床,对于模拟路由器、系统应用、相关算法等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之外的学术领域则可以通过它与国际同行方便快捷地沟通,及时获取和了解海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填平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和壁垒。
第三,对外交流方面。东南大学每个老师、优秀的科研团队都可以有自己的宣传主页,他们还会收到很多学生甚至国外团队发来的邮件。通过CERNET可以了解学校和老师正在做的一些工作,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与交流。这些都得益于CERNET提供的宣传窗口,很多运营商未必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CERNET应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应对挑战
《中国教育网络》:在您看来,CERNET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陶军:我个人认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国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对于互联网发展和核心科技研发越来越重视,这就为CERNET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CERNET依托的这些单位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如何在现有的互联网架构下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是CERNET面临的一大挑战。
同时,CERNET面临的挑战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提升服务。与其他运营商不同,CERNET的服务涵盖教学、科研,以及学校与科研院所的个人上网体验、单位上网效果等,由于服务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大,因此对CERNET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教育网络》:如今,下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工作如火如荼,您如何评价我国IPv6发展的现状?
陶军:由于之前陷入了私有地址陷阱,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普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从2017年开始,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敦促各相关领域和行业大力发展IPv6,效果非常不错,但面临的问题依旧突出,需要在实践中慢慢解决。
东南大学研发的IPv6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行业所有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的IPv6部署情况,直接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服务。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重点院校的网站部署力度比较大,一些地方院校的部署工作亟待加强。这其实也对CERNET提出了要求,其能否尽快帮助教育行业的网站和信息系统平稳过渡或者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积极完成IPv6的部署工作。
东南大学IPv6的部署走在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学校所有注册的网站和信息系统超过70%完成了IPv6部署。2019年5月23日,东南大学校园网站群正式提供IPv6访问,成为江苏省首家全面开通IPv6服务的高校。
学校全面开通该服务后,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三个校区的师生,使用IPv6网络可以访问更多网络资源。目前,校园网IPv6在线终端高峰数量近万,峰值流量达到1.1G。
互联网将更加开放、安全、可控
《中国教育网络》: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您觉得未来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
陶军:未来的网络体系结构及未来网络的发展,我们不好去预测,但是可以明确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首先是建立开放、互联、安全、可管、可控的互联网。我认为不论网络怎么发展,怎么进化,肯定是要往更开放、互联、畅通的方向发展。当然,所带来的机会和可能也会越来越多。
《中国教育网络》:您对CERNET下一步发展的期望是什么?
陶军:希望CERNET能够在为国家互联网培养人才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依托CERNET,我国取得了很多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话语权,并参与了国际很多项RFC技术标准的制定。如何在未来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领跑,靠近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但我对CERNET的发展很有信心。希望CERNET和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并协助解决教学科研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服务,为科研教育提供一个更优质的服务空间。
东南大学作为CERNET地区节点之一,未来的规划会首先围绕CERNET整体运维要求,不断提升我们的运维品质;其次,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用户遇到问题会越来越多,突发情况也更加频繁,如何和用户沟通好、配合好,提升用户体验,也是我们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同时,我们也会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服务好相关院校。
东南大学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9年12月刊,作者为本刊记者王世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