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历经25年建设,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CERNET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寄托了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网络强国的期待。
CERNET建设2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人物访谈,重温这项伟大国家工程的建设历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是大学现代化的突破口
——专访东北大学校长赵继
赵继,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1994年,东北大学参加国家CERNET示范工程项目,负责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建设与运行工作。25年来,东北大学信息化的发展与CERNET息息相关。正如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所言:“东北大学作为CERNET的主节点单位,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一把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中国教育网络》:信息化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您认为,教育信息化如何推进当前正在开展的“双一流”建设?现阶段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东北大学准备如何推进实施?
赵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没有网络就不可能完成互联,更谈不上智联。东北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都得益于网络的发展。
东北大学
在“双一流”建设中,校园网应当为高校教书育人、科研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在此方面,东北大学依托CERNET,有效提升了学校在科研工作中的检索、计算、应用等,提升了学校科研的整体效率。同时,借助于良好畅通的网络,东北大学在人才培养、课程更新、课程资源获取、课程管理等方面也有更多新形式的探索。
此外,信息化还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诸如学科管理和流程再造等方面,让信息在网上多流动,让教师和学生少跑腿,借助信息化,学校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可以说,以CERNET为支撑,东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为贯彻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东北大学将围绕智慧校园的建设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我们目前正在打造智慧校园升级版,围绕科研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几个重大话题开展建设,并明确了节点性目标和任务。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一步统筹了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整合,提出最终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目标。
在学校管理方面,当前,一网通办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热点。东北大学也正在花大力气推进一网通办,我们需要再造的流程达到150项。
同时,在建设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方面,在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信息化未来空间方面,我们也在进一步发力。学校将通过信息化支撑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您对这个判断是如何理解的?
赵继:首先,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领。从当前教育发展态势来看,基于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互联网支撑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正在到来。作为高校校长,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教育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起到的引领作用。
其次,信息化表面上是技术,而深层涉及到的是学校的管理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资源配置,因此必须要强调“一盘棋”的思路。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统一协调,需要加强联动,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突出重点和实现不同部门的协调发展。
第三,信息化需要注重管理的深度连带问题。比如在技术升级的背后,可能涉及制度的调整,理念的更新等,这些都是学校“一把手”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今天,当好“一把手”的关键是担当、责任、协调,以及推进和落实。
《中国教育网络》:各高校都在加快智慧校园的建设,东北大学是如何统筹推进这项工作?
赵继:第一,以观念更新引领建设,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全校“一盘棋”战略,加强顶层设计;
第三,强化基础设计。规划蓝图既要结合学校实际,又要与国家的战略部署高度协调一致,并且形成高校的特色。对于东北大学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CERNET节点单位的基础优势和作用,也是学校需要花很大功夫进行设计和论证的内容;
第四,有效利用资源。东北大学在完成智慧校园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落实经费和其他资源保障;
第五,部门之间要形成联动。信息化背后涉及的管理制度、理念,以及流程再造是工作的难点,也是重要突破点;
第六,在推进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突出教学科研,遵循教育规律。要有阶段目标,稳扎稳打,步步见效,抓好节点,整体优化。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技术小组,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有联动和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制度化。
东北大学
CERNET让大学成为培养大师的沃土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建设的25年,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的25年。作为校长,您如何看待中国高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继:过去的25年,东北大学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支撑了学校的建设、创新和质量提升。然而,高校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对网速及资源丰富的期待总是在路上,这也是下一步需要继续提高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了大学的治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体工作的协同等。
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之一,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充分信息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校“教”和“学”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将进一步带来教学资源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变革和知识体系的创新。
一个好的教师会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领者、鼓励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校的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革,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把教师从繁重、琐碎、一般性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用在教学互动、产业合作及协同发展上。
未来,智联、网联、互联的高等教育可能成为常态。目前,我们一方面强调东北大学校园物理形态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发展能够与CERNET建设相适应的全新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发展模式。
东北大学
《中国教育网络》:东北大学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赵继:第一,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第二,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要改变身体进入现代化,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总是凭经验办事的老方法。第三,实现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的现代化。第四,实现研究的平台和内容要服务于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特别是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此外,在学术培养环境、教师、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保障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
《中国教育网络》:2019年是CERNET建设25周年,您对CERNET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
赵继:在应对科技挑战及教育变革过程中,要超前思考,真正促进教和学关系的转变,真正促进科研工作中信息系统和物理环境的高度融合。希望CERNET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断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成为智慧校园重要的承载和支撑。
《中国教育网络》:东北大学是赛尔网络有限公司的股东学校之一。您希望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未来在高校信息化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赵继:在过去的25年间,东北大学和赛尔网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遇到困难互相商量,共同化解。希望未来的合作更加紧密,合作关系更加制度化,合作范围和领域也适当扩大,在合作研究、协同育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更加优化。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资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9年12月刊,作者为本刊记者张彤)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