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教育行业网络管理与应用大会暨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上,为了促进香港与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借鉴,香港3所、内地6所高校校园网负责人就高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网络中心的职责、CIO体制、人才管理、经费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对话。
对话嘉宾:香港科技大学资讯服务中心主任罗庆琰 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服务处署理处长梁光汉
香港理工大学副资讯科技总监梁家骏 南昌大学副校长李建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庆海 吉林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王德民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宗敏 中国科技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顾雨民
广西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梁京章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主持人: 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商少平
建立一支稳定的队伍
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搭建默契的团队,笼络优秀的人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对高素质人才来说,择业能力强,去留机会多。
那么我们如何稳定这支队伍呢?内地各位负责人在留住人才方面有什么苦恼?或者有什么心得?对于香港这个人才流动机制健全的地区来说,对次又有什么好的方案?
香港科技大学罗庆琰
设计职业生涯
网络中心的建设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稳定的、15到20个人左右的IT队伍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此,我们把现在的、未来5年、10年的学校发展情况给他们讲清楚,把学校发展远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他们看到希望。同时,我们努力做到定位明确、激励到位,让他们工作充满信心。
香港理工大学梁家骏
因人而异 多方关心
十几年前,我校在各方面条件是最好的,不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如今校外的环境很好,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离开了。
为了留住人才,稳定队伍,我们采用了人才激励、专业培训等方法,同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积累更多的、多方面的经验。我们深知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要因人而异,从不同方面关心他们。
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庆海
提高待遇 留住人才
与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我们同样面临人才流动问题,建立一支稳定的信息化队伍很困难。
为了留住人才,我们在评职称时,优先考虑骨干力量;在待遇方面,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学校给一部分待遇,我们自筹一部分,应该说在学校同等水平的老师中,我们的待遇是比较好的;在可持续的技术培训方面,我们也想动了很多脑筋,想办法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吉林大学王德民
能进能出 吸引人才
IT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可回避。为此,我们一方面尽量争取学校优惠政策,争取岗位津贴、奖金等;另一方面不断给他们建立一种新鲜的、求知的环境,提供学习、工作的挑战机会,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同时,我们也正视人才流动,不能只想留住人,要能进能出,不断吸引优秀人才,保持队伍生机勃勃,不断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