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教育行业网络管理与应用大会暨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上,为了促进香港与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借鉴,香港3所、内地6所高校校园网负责人就高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网络中心的职责、CIO体制、人才管理、经费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对话。
对话嘉宾:香港科技大学资讯服务中心主任罗庆琰 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服务处署理处长梁光汉
香港理工大学副资讯科技总监梁家骏 南昌大学副校长李建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庆海 吉林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王德民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宗敏 中国科技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顾雨民
广西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梁京章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主持人: 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商少平
需要强有力的CIO
南昌大学李建民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是首席信息官,主管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在企业中,CIO是主管信息的副总裁;在信息化建设中,内地不少高校引入CIO概念,通过成立学校的信息化办公室等模式,以专门机构,负责学校信息化的统筹规划、集中建设等问题。两地代表就是否需要CIO、CIO要求的素质、CIO的责任,以及CIO、信息化、网络中心三者关系如何等问题各抒己见。
香港中文大学梁光汉
CIO是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提出CIO这个概念,我想是借这个词,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使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更顺畅,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从更深层次上讲,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从网络中心发展角度看,从最初的电教中心至今,不过30多年,我们对网络中心还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不懂信息技术的认为,你就是负责放录像、修计算机、维护网络;而网络中心人员不满足于仅仅维护网络运行,还要建全校的信息化。我认为对网络中心,特别是对信息网络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需有一个认识过程。
二是网络中心作为教学、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多多益善;但建设信息化数字校园,需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流程,进行权利分配,至少是小部分权力再分配。这很容易被误解,网络中心想什么都管,要修改教学制度、资产制度……这样信息化工作就很难展开。
香港理工大学梁家骏
CIO要深刻理解办学方针
香港有8所政府拨款支持的大学,目前只有两所有CIO,香港中文大学没有CIO。
我觉得只有强有力的CIO,才能整合网络中心、信息中心、计算中心等资源。同时,CIO应该是从事计算机专业的,而且他对整个大学建设的每一个部分都比较清楚,对学校办学的目标、策略理解透彻。
融合效果好
我校成立时就建立了数据中心,三年前我们又把相关的几个部门融合成资讯科技中心。我们的信息化中心就是资讯科技中心。目前看来,融合的效果比较好。
我认为CIO名称不重要,关键是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既懂行,又敢于说话,关键时刻能够对信息化建设一锤定音。
香港科技大学罗庆琰
CIO是必要的
在过去七到八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直认真思考,是否需要CIO。
自1996年起,我校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我们现在才回过头来考虑建CIO?
我们建校的时候,就成立了网络与信息中心,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可是,当信息化建设遇到一些困难、问题时,如经费减少,各部门就自行进行管理。以至于,学校目前有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很难推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针对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深感CIO的必要性。
郑州大学王宗敏
业务部门驱动
三年前,我从网络中心主任的岗位,调到研究生院,主持全校的研究生工作。
担任网络中心主任时,我认为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是当务之急,我们义不容辞。自角色转换后,我感到学校有很多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事,要从大局出发,考虑优先级。
网络中心要保障网络畅通,尤其是在招生、学生开学、选课时,不能让网络出问题,这是网络中心应该做、一定要做好的。
信息化建设应由学校各业务部门驱动,如教务处、财务处、研究生院等,提出需求,网络中心协助,共同完成信息化建设。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