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随着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要素已经快速融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数据体系成为高校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加速器和助推剂。依托数据技术,能够创新高校治理的工具和方法,推动高校治理精细化、协同化、科学化,有效促进高校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高校已陆续将数据治理与应用作为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数据匮乏、数据不准、数据孤岛、数据掌控能力不足,以及校内单位数据意识不强、职责不清、需求不足、协作效果不佳,甚至各自为政开展数据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学校数据工作往往以项目形式开展,虽然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成效,但长期实施效果不甚明显,数据价值挖掘不深,数据赋能场景有限。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数据价值,于2009年启动“一张表工程”建设,2016年成立校务数据工作专门机构——校务数据管理中心,作为副处级建制性机构,挂靠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中心成立以来,大力开展校务数据治理、平台应用建设、校务数据服务工作,理顺校务数据工作机制,构建起常态化、立体式、全局型校务数据工作体系,赋能学校治理体系创新,在学校精细管理、科学决策、多元评价、数据上报等方面发挥了“数据大脑”的重要作用。
目标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以夯实数据底座,完善数据驱动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致力于以数据提升学校规划、决策、监管、协同、服务等五大方面的能力。
学校秉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自主可控”的数据工作理念,以真问题、真需求作为具体工作目标,推动工作成果得到良好运用。通过数据服务促进数据管理,让用户在数据服务中获得收益、尝到“甜头”,从而主动支持数据工作。坚持数据内容和数据应用的自主研发与运维,应势而行、随需而动,确保能够快速满足学校内部灵活多变的数据需求。
在体制机制层面,成立专门校务数据工作机构,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数据团队,同时在校内各部门建立兼职校务数据工作队伍,建立科学的数据管理机制,推动各方协同开展数据工作,构建“全校数据一盘棋”的数据生态。
在技术层面,打造先进的数据平台系统,支持敏捷化的应用开发,建立集约化的数据系统建设机制。
在数据层面,大力推动数据生产、数据治理,推动数据在各校区、各部门、各场景下的有序流动。
在应用层面,将数据智能与学校管理决策深度融合,以实际应用不断驱动数据质量提升,形成数据治理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数据治理
为使全校数据“汇起来、管起来、用起来”,高效发挥数据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大力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以数据目录、标准、指标体系、质量报告为工具开展常规治理,以实际应用为抓手开展专项治理,不断促进数据的规范建设与质量提升。
如图1所示,通过校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与常态化更新机制,通过校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与常态化更新机制,将各职能部门系统化、文档型,明细型、统计型等各类校务数据全面纳入目录管理,理清数据源头,掌握数据形态、更新周期,落实生产责任。要求部门按需共享数据,以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存储数据。
图1 数据存储机制示意
在分析国标、部标、业务系统执行标准,以及学校管理决策、上报数据、考核晋升等要求的基础上,经过深度调研、集体研讨、系统对照、修改迭代、内容整合等步骤,不断建立完善校务管理数据元数据标准与代码标准,形成数据管理部门与数据生产部门可共同理解、遵循,可落地、可应用的数据规范。
针对常用数据分析指标,建立校务数据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包括基本指标、派生指标、维度指标、复合指标与应用指标,对指标名称、含义、口径、数据来源、计算方法等进行规定,对指标层次关系进行描述,成为学校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要依据。
图2 校务数据指标体系
围绕数据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开展分析,编制校务数据建设质量主报告,形成学校平台数据资产清单、全局反映数据质量状况。编制重点表数据质量分报告,纵向反映各年度数据态势,横向定位具体数据问题,反馈至相应数据生产部门。
遵循数据越用越准的规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开展专项数据治理,不断发现问题,理顺数据运行,提升数据质量。例如学校以岗位晋升申报需求为抓手,开展学术成果专项数据治理,经过多轮研究论证,将图书馆学术成果库确定为公开出版类成果权威数据源,有效提升了论文、著作等成果数据质量,减轻教师填表负担。
学校着力构建数据双向闭环,在横向打通各部门数据、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纵向打通包括业务系统、内部存档、上报数据、教师填表、决策支持等各工作环节数据,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建设造成的多版本冲突。
平台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建有“数据京师”校务数据平台(图3),作为数据生产与使用的中枢,承载数据汇聚、填报、管理、加工、交换、应用等功能,提供丰富的数据在线自动化服务。
图3 “数据京师”校务数据平台
通过汇聚两校区多业务系统数据、部门文档型基础数据、上报数据、外部机构数据、外部公开数据,建立数据仓库,设立交换库、主题库、归档库、加工库、模型库,以数据集市面向上层应用提供服务,打造了坚实的数据基座。
平台集成标准管理、质量管理、数据同步、数据共享、数据可视化、数据报表、数据挖掘等工具,实现数据管控、交换与分析,支持敏捷开发各类数据应用。通过系统管理工具,实现用户、菜单、权限、访问管理。
应用层面建成数据展示、决策支持、数据查询、数据管理、采集填报等5大类、470余个数据应用,通过数据门户中校情总览、院处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我的数据等栏目,为学校领导、职能部处、学部院系、师生等用户提供个性化在线数据服务。
为满足不同终端的访问需求,研发大屏和移动端应用。如在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期间,推出“数说京师”数据大屏,分七个篇章以数据可视化动画形式呈现学校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在学校微信门户推出“京师微数”移动数据看板近30个,方便各类用户随时随地查询访问数据。
此外,平台集成了二级单位数据填报子系统与教师数据中心子系统。二级单位数据填报子系统支持分层级组织多校区各单位协同填报复杂数据表格,自动汇总分析,重点满足各类上报数据需求。教师数据中心子系统建成40余个数据维护模块,近30个智能填报应用,支持教师数据统一访问入口、统一维护入口与智能填报应用,服务教师个人填表“一次填报、多处使用”。
以上平台系统功能基本覆盖了各类数据系统常用功能,支撑学校实现集约化的数据系统建设模式。中心为校内相关单位快速搭建专项数据系统,如学科基本信息库系统、监察对象库填报系统、教育学科120周年数据库系统等,灵活高效支持有关工作,节约了分散建设数据系统的成本,有效避免产生新的数据孤岛的风险。
数据赋能
基于高质量的数据和功能强大的数据平台,校务数据可以灵活、便捷地赋能于学校的治理与发展。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各方面工作对于数据的需求已经逐渐呈现出喷涌的态势,需求场景涉及政策制定、学科规划、院系调整、教师评价、考核晋升、资源分配、疫情防控、数据上报、在线办事等各个方面。
校务数据管理中心快速自研定制在线数据应用和数据报告,积极主动提供多种类型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有力满足需求,快速赋能学校治理。
一是依托数据京师平台自主研发决策支持相关数据应用。
例如以桑基图可视化呈现院系与学科交叉建设的关系,分析专任教师跨学科情况,支持院系学科调整规划。
对某类院系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支持资源分配决策。
研发教师考核标准模拟工具,支持在线综合设定各项指标标准,预测考核结果。
支持拟引进人才与校内同类教师可视化对比分析,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呈报学校会议辅助决策。
研发教师综合绩效评价工具,应用于校内人才称号申报遴选。
针对某院系巡视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观测整改成效。
以上应用均为按需自主、敏捷开发、在线发布,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灵活自主分析,在相关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按需定制大量数据分析报告,线下交付管理决策方。
例如围绕学校科研大讨论工作,与科研院密切合作,研发生成学校和各院系科研发展数据报告40余份,为工作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研发学科教师队伍分析报告,为问题分析诊断提供参考。研发学生上网流量与学业问题分析报告,辅助校园网政策制定。
三是统筹开展学校专项数据采集,服务数据上报工作。
包括高基报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等,针对两校区百余家单位,提供系统支持、技术支持、数据支持和用户服务,减少数据重复填报,减轻基层负担,并有效保证了上报数据的一致性与质量。上报数据作为专项数据资产,纳入学校数据仓库,实现重复利用。
四是以数据助力教师填表,服务考核晋升等重要场景。
基于数据京师平台和教师数据中心子系统,建设各类智能填报应用,在表单设计中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与“破五唯”要求,覆盖全系列岗位晋升、晋级、续聘、考核等填表事项。教师在系统中进行简单补录、勾选,按需通过审核后,便可一键导出word制式表格,受到广泛好评。在此过程中,教师从自身需求出发主动对数据进行纠错维护,倒逼数据全面汇聚、质量提升,反哺数据分析上报。
五是以数据互通赋能线上协同事务办理。
学校各个信息平台、管理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等,依托校务数据平台实现两校区、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线上办事实现数据自动填充、管理流程优化,使“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快办事”。
机制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于2014年出台《校务数据管理办法》,重点对数据共享机制进行规定。2019年学校修订出台新版数据管理办法,围绕校务数据采集、共享、利用、治理、安全、保障等环节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实现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
在数据采集机制方面,规定采集校务数据需经备案或审批,遵循标准,利用已有数据,避免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采集成果按需提交学校,实现共享利用。
在数据共享机制方面,规定按需共享,确保 “一数一源”。数据生产部门决定不予共享数据时,必须提出文件或决策依据。
在数据利用机制方面,鼓励部门将数据应用于业务办理、考核评价、管理决策等工作场景,学校基于校务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应用支持。
通过建设校务数据目录、标准、指标体系等工具,加强数据治理,明确数据汇交责任,保证数据质量。
遵循“谁生产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对于个人信息采集要求“最少够用”并取得个人授权,严控数据访问范围,严禁传播公布。
2023年,学校网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务数据建设应用与评价的通知》,重点强调提升数据价值意识、全局意识与责任意识,并将校务数据工作评价结果纳入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体系。
通过机制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使校务数据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职责明确、规范运行。
总之,高校数据工作是涉及全校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应着眼于学校工作全局,以数据治理支撑数据赋能,以数据赋能倒逼数据治理。
当前北京师范大学校务数据工作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并在学校治理体系创新中不断释放数据价值,这得益于学校党政对数据战略高度重视、超前布局与方向引领;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对数据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协调,以及学校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多年的数据积累。
近年来,数据部门着力于为校内单位提供菜单式、定制化、自主化的公共数据服务,校内单位对数据工作逐渐形成高度共识,与数据部门形成相互信任,共同促进,合作共赢的良好生态。学校持续优化数据体系、创建数据文化,完善数据赋能的治理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刘冬雪1、别荣芳2、孙洪涛1、李志敏1(1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校务数据管理中心;2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责编: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