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社会上出现一种愈演愈烈的“院士崇拜”现象,一些院士成了社会各界争相追捧的目标,有些院士穷于应付各种考察、颁奖、座谈,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为院士提供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将评选院士列为当地的一项“政绩工程”。
何以会出现“院士崇拜”现象?是不是体现了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只怕问题没有这么简单。“院士崇拜”暴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的社会心态。
评选院士成了一些省市和院校的“政绩工程”,其中的浮躁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今,一些地方为了表现本地对科技工作及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简单地把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演变成对院士的追捧和崇拜,认为本地区、本单位评上的院士越多,说明越重视科技工作,自己的“政绩”也越显著。于是乎,有院士的要“多多益善”,没有院士的也要争取弄出一两个来。在这一心态下,一些地方把院士评选当做“政绩工程”追逐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院士享受某某级待遇”之类的规定也颇说明问题。为了某种待遇而去竞争院士,科学精神与“官本位”扯在一起,这样的科学精神还留有多少纯粹的价值?事实上,个别人评上院士后,穷于应付各种考察、颁奖、座谈活动,用于科研的时间十分有限,其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可想而知,其院士身份所代表的学术地位令人质疑。
不难设想,如果一些院士整天出入于名利场,大宴小席不断,总被鲜花、掌声包围,久而久之,他们怎能独守一份平静?怎么搞出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来?遗憾的是,在社会浮躁风气下,院士“走穴风”已呈愈演愈烈之势。更值得警惕的是,个别人甚至与无良商家结为利益合谋,一起来“忽悠”和欺骗消费者。
以上种种怪现象迫使我们开始反思,因此,必须消除“院士崇拜”背后的浮躁心态,遏制任何过度的追捧和炒作,还院士本身的“惟学术成就论”的纯洁标准,维护院士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