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后,北美、冰岛以及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相继监测到环境辐射水平异常,但目前仍缺少一个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组织专家,迅速开展了核泄漏物质的输运扩散预测。预测结果将以“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物质输运扩散路径的情景模拟和预测”为题,刊发于4月25日出版的《科学通报》上。专家们在文中给出了福岛核泄漏物质未来两个月的影响情景预测,该预测属于短期气候预测范围,预测难度较大。
根据研究,核泄漏物质的输运扩散存在三类自然通道:大气中随气流的快速输运通道,海洋表层随海流的慢速输运通道,以及海洋内部的极慢速输运通道。除此之外,也存在人类活动(如船舶、飞行器)等输运通道和海洋动物携带输运。相比于自然通道,人类活动和海洋动物携带的输运通道非常微弱,但不排除对局部区域造成影响。而由于海洋内部通道输运速度极慢,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具有明显长程输运效果,因此几乎可忽略不计。
专家介绍,研究采用的海洋和气候数值模式均为当前国际主流模式,且结合了我国发展的浪致混合理论。经大量实测资料验证,浪致混合能够显著提高数值模式的模拟和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泄漏物质主要通过大气通道影响我国,但随着气流的运移扩散,其浓度将迅速降低。“假设把靠近福岛地区的模式网格浓度设为1,且在不考虑沉降和衰变的理想情况下运移,则其前锋到达中国时,它的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一量级。如果考虑核泄漏物质存在沉降和衰变等过程,照常理推断,当其前锋到达中国上空时,浓度量值应该比目前的估计还要低。”专家说。
研究显示,核泄漏物质进入海洋,会随海洋表层通道向东北缓慢输运,远离中国海域。整体而言,核泄漏物质在海表面输运速度比大气中慢得多,且限制在一个较窄的窄带范围内。从海洋表层通道看,核泄漏物质几乎没有可能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
不过,专家也表示,受到核污染的海洋水产品将是一个重要通道,有可能直接影响我国民众的健康,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进口和国内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力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