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陈霖院士:越是原创性思想越易遭到质疑
2012-11-14

  视觉过程是从哪里开始的?先看见树木还是先看见森林?——这是有着超过200年历史的视觉科学中一个仍被争论不休的基本问题。

  长期以来国际主流观点都认为视觉是从点、线等简单图形开始的,从局部到整体。而30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独创性地提出了“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向主流的“局部首先”理论发起了挑战。

  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在《科学》上发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文的唯一作者陈霖,当时既没有学位也没有职称。30年时间里,在与持不同学术观点学者的争论与交流中,他用令人信服的实验不断完善和论证这一假说,使之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接受,成为中国学者对认知科学重大基础问题的原创性贡献。

  11月12日,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行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30年研讨会”上,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霖讲述了自己30年来的经验和感受。

  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挑战世界主流观点

  如何才能从极为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中,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形成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陈霖说:“这需要敢于挑战教科书、敢于挑战直觉常识的勇气和魄力。”

  在人们的常识中,一个物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局部先于整体似乎不容怀疑。近代知觉研究中,主流观点都认为视觉过程是从局部到整体。

  基于巧妙的实验和深刻的思考,陈霖恰恰对人们根深蒂固的直觉常识发起挑战,提出视觉过程是从大范围性质到局部性质。

  这一观点刚提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主流科学家都反对他。他没有放弃,甘坐“冷板凳”,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不断用科学方法加以验证。

  与主流观点相抗衡的30年里,陈霖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将“大范围首先”理论应用到视觉以外的其他认知层次,包括注意、学习、记忆、意识、情感等。

  “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可能做对了一件事,即开始找到认知的基本单元。”陈霖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