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8日,今年诺贝尔奖的三大自然科学奖全部“尘埃落定”。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与挪威科学家莫泽夫妇——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因为发现“大脑内部的定位系统”——一种可以定位和导航的脑神经细胞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以及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为人类带来了新光明的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了物理奖;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因打破了光学成像中长期存在的衍射极限,将荧光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带入到“纳米时代”而获得了本年度的化学奖。
与此同时,曾被汤森路透预测将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钱泽南与杨培东、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邓青云等4位华裔科学家,最终与诺奖失之交臂。
那么,此次获得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的研究发明,凭借什么最终抱得奖项归?4位华裔科学家的研究为何最终未能获奖?中国离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含金量几何
今年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这些发明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诺贝尔医学奖——
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的发现
“你可能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一些朋友不善记路,俗称路痴,其实年纪大的人路痴更严重,如果不幸得了老年痴呆,找不到家是经常的。相反,我们都很佩服出租车司机,在城市里绕来绕去都不会迷路。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研究告诉我们,路痴不是你的错,很可能是你的空间定位系统,也就是大脑中的GPS出了问题。该研究发现一些特殊的神经细胞构成了大脑中精巧的定位系统,充当你的内置GPS。”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揭晓后,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洪波在微信公众号“赛先生”上发表了《新科诺奖揭示大脑中的GPS》一文,对201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进行了生动通俗的解释。
“赛先生”由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饶毅、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等主办,作者均为有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饶毅表示,对今年的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赛先生”都进行了解读。
发现“大脑内部的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何在?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关于获奖成就的声明中指出,脑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残疾原因,对患者和社会都会造成重大影响,但却一直未能发现有效的预防和治愈方法。以痴呆症患者为例,其大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和大脑内嗅皮层细胞往往在早期就受影响,导致患者迷路并无法辨认外界环境。而此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如何创建周围空间的“地图”,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定位路径。这可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大脑空间记忆的中枢机制,开启了人类对记忆、思考等认知过程理解的新篇章。
通俗一点来说,“这个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海马非常脆弱,不能缺氧,睡觉打呼噜、颈动脉斑块都会导致海马缺氧萎缩,轻则路痴,重则老年痴呆。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应该更关爱自己脑中的海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留点时间让你的海马构建你的认知地图,以免迷失自己。”洪波表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