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蛋白质的折叠:破译“第二遗传密码”(二)
2001-08-26

 

  3蛋白质折叠和“第二遗传密码”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比较狭义的定义就是研究蛋白质特定三维空间结构形成的规律、稳定性和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在概念上有热力学的问题和动力学的问题;蛋白质在体外折叠和在细胞内折叠的问题;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问题。这里最根本的科学问题就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到底如何决定它的空间结构?既然前者决定后者,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肯定存在某种确定的关系,这是否也像核苷酸通过“三联密码”决定氨基酸顺序那样有一套密码呢?有人把这设想的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的密码叫作“第二遗传密码”。

  如果说“三联密码”已被破译而实际上已成为明码,那么破译“第二遗传密码”正是“蛋白质结构预测”从理论上最直接地去解决蛋白质的折叠问题,这是蛋白质研究最后几个尚未揭示的奥秘之一。“蛋白质结构预测”属于理论方面的热力学问题。就是根据测得的蛋白质的一级序列预测由Anfinsen原理决定的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特别是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常规技术,从互补DNA(cDNA)序列可以根据“三联密码”推定氨基酸序列,这些在上一世纪获得重大突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大大加速了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目前蛋白质数据库中已经存有大约17万个蛋白的一级结构,但是测定了空间结构的蛋白大约只有1.2万个,这中间有许多是很相似的同源蛋白,而真正不同的蛋白只有1000多个。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解读了人类DNA的全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数据增长必定会出现爆炸的态势,而空间结构测定的速度远远滞后,因此二者之间还会形成更大的距离,这就更需要进行蛋白质结构的预测。

  由于蛋白质分子结构本身的极端复杂性决定了结构预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结构预测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假设蛋白质分子天然构象处于热力学最稳定,能量最低状态,考虑蛋白质分子中所有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分子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分子力学的能量极小化方法,计算出蛋白质分子的天然空间结构。第二类方法是找出数据库中已有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一级序列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一定的规律,逐级从一级序列预测二级结构,再建立可能的三维模型,根据总结出的空间结构与其一级序列之间的规律,排除不合理的模型,再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得到修正的结构。这也就是所谓“基于知识的预测方法”。但是,第一类方法遇到在数学上难以解决的多重极小值问题,而逐级预测又受到二级结构预测精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解决这些困难,或者发展新的方法,将基于知识的预测方法与计算化学以及统计物理学结合起来,才有希望能破译“第二遗传密码”。 另一方面,和以往只能利用存入蛋白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预测相比,人类DNA的全序列的测定给予蛋白质结构预测更自然的、信息量更大得多的数据库,因此可用基于同源性的重复循环技术非常可靠地灵敏地进行结构预测。已经有人根据基因组的数据用统计方法重新估计了蛋白质折叠类型数目大约为1000种,这和早期的理论估计是一致的。显然,人类基因全序列的揭示必然为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表型预测开辟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天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学家已经活跃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并做出了优秀的研究成果。他们预测,蛋白质的种类虽然成千上万,但它们的折叠类型却只有有限的650种左右。

  蛋白质折叠第二个根本的科学问题是具有完整一级结构的多肽链又是如何折叠成为它特定的高级结构?这是一个折叠的动力学的问题,长期以来,主要用体外的实验方法研究,虽然已有四五十年,但至今尚未解决。我们知道,多数蛋白质在体外是不稳定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酸度等,都可以导致其空间结构的破坏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但却并不破坏它的一级结构,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对蛋白质变性作用的认识是我国科学家吴宪在三十年代基于他在国内的工作首先提出来的,长期以来已经为国际上广泛接受。变性的蛋白质往往成为一条伸展的肽链,由于一级结构仍然完整,根据Anfinsen原理它应该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折叠成原有的空间结构并恢复原有的活性。这就是长时间来在体外研究蛋白质折叠的基本模型。

  现在知道,绝大多数蛋白质从一条伸展的肽链,折叠成有其特定结构的、有活性的蛋白质,并不是一步完成的,而要经过许多折叠的中间状态。含有多个亚基的蛋白质分子,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使之组装成复杂蛋白分子。研究人员用实验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快速测定方法去追踪蛋白质重折叠的全过程,尽可能捕捉折叠过程中的每一个中间状态。不同阶段的折叠速度不同,有的比较慢,比较容易发现和捕捉;但有的非常快,必须要有特殊的设备配合各种测试技术去进行研究。最近有人尝试大幅度降低温度使折叠速度减慢而得以追踪。最终,人们要定量地描述整个折叠的动态过程,拍出一部蛋白质折叠的电影来,但这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艰苦的工作。 4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

  尽管多年来体外蛋白质折叠研究为揭示蛋白质折叠的本质提供了大量信息,但细胞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个广义的蛋白质折叠问题,是一个比试管内蛋白质折叠复杂得多的多的过程。蛋白质的多肽链都是在细胞内的一种由多种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所组成的被称为核糖体的复合物上,以信使核糖核酸为模板,从氨基末端开始,按照三联密码,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加上去而合成出来的。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这种新合成出来的多肽链(称为新生肽)在合成过程中长度不断增加,并在延伸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折叠,而不是在合成完成脱离核糖体后再自发折叠成为蛋白质。所以上面介绍的在体外用变性伸展肽链的重折叠研究蛋白质折叠的模型看来并不是研究细胞内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由于每个信使核糖核酸可以同时携带多个核糖体,而每个核糖体上的多肽链的延伸程度又是不同的,所以核糖体上的多肽链的合成同步化是目前研究新生肽折叠的关键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

  我们实验室暂时绕过这个障碍,制备一系列从氨基末端开始具有不同长度的肽段,比较研究它们的构象作为模型,对新生肽在合成延伸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折叠的观点已经提供了大量信息。从核糖体上合成出来的肽链还需经过与翻译同时进行的和翻译完成后的化学加工,如形成二硫键,完成糖基化作用、羟基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等化学修饰。化学修饰往往与肽链的折叠密切相关,没有化学修饰的肽链往往不能完成正确折叠。

  新生肽还要被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各就各位”才能发挥它特定的生物功能:例如进入细胞核中的核蛋白与DNA组成染色体;进入线粒体的蛋白参与能量代谢;组成膜的蛋白以及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必须进入内质网,先进行加工再继续转运等等。这些转运都有一个穿越膜结构,甚至是多次越膜的过程。有完整空间结构的蛋白分子是不能越膜的,因此在转运过程中折叠过多的分子必须解开折叠后才能越膜。此外,多亚基蛋白必须进行组装。有些蛋白质,如一些酶和激素,以前体形式合成后还要经过水解除去某一段序列后才能成熟为有活性的分子。所有这些都包含在新生肽成熟为功能蛋白的全过程中,每一步都涉及新生肽链的构象变化、折叠和调整。 在试管中做蛋白质折叠实验的条件往往人为简化或不得不简化,与新生肽在细胞内折叠的条件有质的或量的差别。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它们大约占用细胞容积的20-30%,总浓度高达每升80-200克,因此任何一种大分子都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使得任何一个大分子的实际可及空间大大减少,这种情况对所有大分子之间的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有很大的影响。最近,有人呼吁,在体外研究蛋白质折叠必须考虑模拟细胞内的“拥挤”环境。我们实验室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注意。此外,某一种蛋白在某一时刻在细胞内的局部浓度可以非常高,这样高浓度的蛋白质在试管中必然发生聚集而不可能完成折叠。所以,在体外进行的实验,为了提高蛋白折叠效率,并且有利于进行分析,实验所用的蛋白浓度总是很低的;温度也常在37摄氏度以下,有时低到10摄氏度以下,以减缓反应速度。溶液成分也尽量简单,便于分析。 5分子伴侣蛋白和折叠酶

  最近15年来,由于发现一些蛋白质的折叠必须在另一些蛋白质存在时才能正确完成的现象,对蛋白质折叠的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全新认识,“自发折叠”的经典概念发生了转变和更新,这是蛋白质折叠研究中的大事。现在认为新生肽在细胞内的折叠和成熟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自发完成的,而是需要别的蛋白质帮助的。这个新概念并不与Anfinsen原理相矛盾,而是在动力学的观点上完善了Anfinsen学说。一个在热力学上可以成立的反应由于动力学的能障等问题在实际上未必可以完成,但在别的蛋白质帮助下可以克服能障而得以进行。

  目前已认识到的在细胞内帮助新生肽链折叠的蛋白有二类:一类称为分子伴侣蛋白,另一类是催化与折叠直接有关的化学反应的酶,又称折叠酶。分子伴侣显然是一种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近年来已经鉴定到越来越多新的分子伴侣蛋白或已知蛋白的新的分子伴侣活性。它们的精细三维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它们帮助生物大分子折叠的机制都在活跃的研究之中;特别是有些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和在同一分子上的其他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协作和调控更引起人们的兴趣。现在发现,不仅蛋白质的折叠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DNA分子和RNA分子的折叠也往往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因为功能DNA和RNA分子,特别是它们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都要有一定的构象。DNA和RNA分子本身具有较大的刚性,不容易折叠或在折叠过程中容易发生折叠错误,因此需要DNA分子伴侣或RNA分子伴侣帮助它们折叠而形成特定的构象。另一方面,不仅蛋白质,现在发现有一些核酸和磷脂也能发挥分子伴侣的作用;更有趣的是最近发现核糖体也有分子伴侣活性。有些生物大分子在成熟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分子伴侣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帮助才能完成最终的折叠。另外,有一些小分子物质对某些蛋白质在体外的折叠有帮助作用,被称之为“化学分子伴侣”。我国科学家在分子伴侣和折叠酶方面的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已经赢得了国际同行的注意。

  新生肽在细胞中折叠和成熟的过程由于转录或翻译出现了错误,或受到各种环境刺激而损伤,并非能百分之百地完成。为提高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效率,处理掉不能继续正确折叠的或错误折叠的“次品”或“废品”,防止这些“垃圾”的堆积而危害正常生命活动,生命的进化使细胞获得了一种“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由分子伴侣和靠消耗三磷酸腺苷的能量而发挥作用的特定的蛋白水解酶组成。分子伴侣帮助新生肽正确折叠;而特定的蛋白水解酶把不能继续正确折叠的或错误折叠的“垃圾”水解成小分子。这里的科学问题是质量控制系统到底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有人借用了医院里诊断病人应该送到哪种病房作什么治疗的机制(triage)来描述细胞的蛋白质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机理。关键是如何“诊断”和区分什么样的新生肽“病人”可以送到分子伴侣“病房”进行治疗和拯救,而什么样的新生肽“病人”已“无可救药”,只能送给蛋白水解酶去处理。细胞内新生肽“病人”的命运主要是由分子伴侣处理“病人”的能力和速度在动力学上来决定的。尚未治好的新生肽“病人”可能获得再治疗的机会,但也可能不幸送到蛋白水解酶那里去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形成聚集,聚集体是抗水解的。如果形成有规则的聚集体,即所谓“淀粉样纤维”。一些神经系统退化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亨廷顿氏病就是由此造成的。

  在21世纪,人类在解决了新生肽折叠的问题,解决了基因调控的问题后,应该就可以说全面地最终地阐明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那时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又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作者简介

王志珍,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以及胰岛素作用机制方面做过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