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到中国科协的各类学术会议和活动中。在中国科协成立的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中,她担任副主任;她还是青少年科学教育专委会的主任委员,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对学术交流,特别是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陈赛娟深有体会。
在去年的一场国际健康学术会议上,特别安排了中药发展专题研讨会,很多国外专家也参与了这场会议。交流中,陈赛娟发现,这些外国科学家其实并不了解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他们提出的一些疑问和观点却很值得中医学者思考。
会上,中方专家一方面介绍了青蒿素对抗疟疾、砷剂治疗白血病等中医药成就,另一方面,也针对中药的质量控制、组成成分标准化、药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这次会议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中医学必须攻克的一系列难关。只有把标准化和分子机理的问题认清楚、讲明白了,才能更好地得到国际同仁的认可,真正走向世界。”陈赛娟说。
目前,科协系统是国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最多的组织系统之一,平均每年召开学术会议3万个左右,包括国际会议600个左右。其中,中国科协年会是规模大、层次高的年度亮点工作。每年,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组织专题调研,搭建决策咨询平台。
陈赛娟坦言,她迄今已经连续参加了7到8次年会,获益匪浅。她说:“年会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从前沿科技到科研伦理,从大学生的理想抱负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再到女科学家的特殊作用,都起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陈赛娟建议,要进一步发挥大型学术会议的功能,更好地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应当注重以下几点:首先,精心组织是关键,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而应以质量为第一要求;其次,在会议主题的选择和设置上,应当抓住热点,讲究实效;此外,应当关注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邀请领域内高水平专家参会,细致组织感兴趣和有需要的听众,开展尽可能广泛的讨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