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要投入,可“洗碗效应”怎么破
代表呼吁进一步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杨浦区孵化器InnoSpace(创智空间)。蒋迪雯 摄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但根据今年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我对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比较担心。”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院士年年关注、年年提及研发投入,他说,从计划报告草案看,去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今年预计为2.16%,“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研发投入的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并未有突破性体现。”
一旁的国企代表“无奈”表示,企业不敢投,也有“洗碗效应”因素,“经常洗碗的人难免偶尔失手将碗打破,不洗碗就不会打破碗。”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还未健全完善的前提下,国企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按照今年的预算报告,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为7595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长4.2%。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寿子琪说,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但从具体数据来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际占比距离预期目标还是“差口气”,“比如按照预期,去年R&D占GDP比重应该达到2.13%,然而实际只有2.12%。”
他认为,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比较薄弱,想要追赶甚至赶超其他发达国家,公共财政必须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他还建议,要在全社会引入和培育“科技慈善”理念。如果能够拿出一些特殊政策加以鼓励,对于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也将大有益处。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