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月10日报道,中国首次在一项衡量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研发资金占GDP比重上超过了欧洲。
文章援引经合组织(OECD)本月公布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将其GDP的1.98%投入到了研发当中,超过了欧盟28国1.96%的总体比例。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科研投入与1998年时相比增长了3倍,而欧洲则几乎没有增长。企业商业支出在这些数字中占主导地位,反映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分析专家詹姆斯·威尔森认为,考虑到中国的研发体系是从1976年之后才开始建立的,这一增长速度“令人震惊”。虽然从绝对值上看,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仍然不及欧盟的1/3,但新数据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章称,中国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向科研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金钱买不来创新。近年来,尽管中国在高铁、太阳能、超级计算机和太空探索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仍然担心缺乏创新。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丹尼斯·西蒙表示,中国希望能够拥有诺贝尔奖水准的研究成果,或类似于iPhone那样的世界级产品。但中国的研发体系内存在太多规避风险的意识,限制了创新。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和自由从事高风险研究的机会。
威尔森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在研发支出中占主导地位,这有可能压制创新,阻止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但威尔森也指出,中国也有一些创新能力强且具有全球眼光的民营企业,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和联想等,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希望国家能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中国目前侧重应用和产品的研发,基础研究所占比例只有5%,相对于其他经合组织大国高达15%—20%的比例显然过低。许多学者不得不从事一些短期研究以维持生计,这使他们无法专心治学。此外,诺丁汉大学科技政策分析师曹聪认为,中国还存在科研资金划拨不透明,学术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
文章称,中国已意识到此类问题,政府正重新审议2006年制定的长期科技计划,并将在本月听取在京国际专家的建议,一些变化或许已在进行当中。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努力到2020年时将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GDP的2.5%。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