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北京人在两会期间呼吸到了难得的好空气,但雾霾依然是两会上挥之不去的热点问题。很多人在琢磨,上世纪70年代的蓝天白云如今怎么成了奢望。有人在抱怨中高呼,把高污染的钢铁厂、水泥厂统统关掉、停掉,空气质量就好了。可治霾真是这样“一关了之”那么简单吗?
全国人大代表、科技部党组成员王志学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先行工业化国家也曾经历过,如洛杉矶、伦敦、巴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带及德国鲁尔工业区。这些城市彻底根治雾霾用了20—30年时间。治霾是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不可简单的“一关了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从源头抓起。
能源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
关于PM2.5主要化学成分和来源,我国科学界的认识基本一致。京津冀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生物质燃烧。
燃煤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我国雾霾来源的最大一宗。中国的能源状况是“富煤少油贫气”,这种状况下,煤不能不用,但该怎么用?王志学建议,应减少煤炭的直接使用,对煤炭进行清洁利用。“发展基于煤炭高效转化的煤制清洁燃气,是能源低碳化和清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改善我国大气环境。”
据了解,清洁燃气利用过程中,一氧化碳、粉尘、二氧化硫等排放强度比煤直接燃烧排放强度低得多,可有效控制雾霾形成。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减排压力徒增,我国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也呈爆发式增长。2012年我国天然气用量约1670亿立方米,进口占三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4000亿立方米,缺口至少在1500亿立方米左右,如果全都依赖进口,将大幅抬高国际市场价格,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也存在能源安全隐患。
近几年,国家对发展煤制清洁燃气和生物质燃气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已经进行了超前部署,技术成熟度、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都有许多成功范例,这为实施清洁燃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他建议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核电等能源所占比例。“只有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真的改变了,才能把PM2.5的源头控制住。治霾要在能源结构调整上下大工夫。”王志学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