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楠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把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新时代高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点,结合“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有关要求,重点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和提升高校专利转化效率。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楠
图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近年来,教育部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协同,结合高校实际实施一系列举措,加快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
一是紧密对接需求,加强对现实需要的科技源头供给。印发实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教科信【2022】3号),推动高校强化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紧密衔接,实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做出新贡献。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1号),开展“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推动高校完善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健全专利申请前评估和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特别是优化专利申请资助和授权奖励政策,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和转化效益。
三是加强专业化机构建设,提高专利转化能力。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以及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高校等平台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技术转移转化系列岗位,鼓励引入技术经理人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提升转化过程专业服务和管理能力。
四是推进政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以及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等,通过产权激励、评价导向和创新成果管理等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和创造力。
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实,高校专利转化数量增长迅速。李楠介绍,近五年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从6000多项增长到2.1万余项,转化金额从33.9亿元增长到110.1亿元。
李楠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把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新时代高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点,结合“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有关要求,重点推动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组织高校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梳理盘点存量专利,进行评价分类,开展精准对接,促进存量专利转化运用。同时,加强需求导向的制度性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提升新增专利的质量。
二是推动提升高校专利转化效率。进一步树立以转化运用为目的的专利工作导向,在有关评价、评估、评审等工作中,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等指标。加强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校专利转化激励,促进高校有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 | 高校科技进展整理自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