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史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实验室筹建于1985年;1986年实验室主楼落成,VAX 11-785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及Arc/Info、I2S等国际一流的软硬件系统全部引进并投入运行服务,并启动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项目--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国家"七五"攻关第73项项目);1987年实验室通过国家的验收,对国内外正式开放。
二、实验室机构组成
实验室目前由地球信息机理、现代地图学、地球信息分析与系统模拟、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等六个研究部构成。
1)地球信息机理研究部主要开展地球信息的形成原理、特征及其传输的物理过程及模型、地球空间信息认知与空间思维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部主任为周成虎博士。
2)现代地图学研究部主要研究地球时空信息的表达、分析和传输的图像与图形理论、方法与技术等。研究部主任为齐清文博士。
三、实验室领导组织体系
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学术发展方向,审核各项研究计划,指导博士研究生;全面监督实验室各项工作,定期考核研究进展,评审科研成果。
实验室主任由正副主任组成,负责实施和管理实验室各项研究活动,提出科学研究计划,促进科研合作项目的形成,推动学科交叉,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形成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四、队伍建设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只有15年历史,年长的科学家开拓了这一方向,而它的发展则是青年一代的使命。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以期造就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的研究群体。
五、学科计划
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运行,集中有限的人力、资金与其它资源,在有限的目标范围内,形成学科发展的优势。实验室推动和执行三项科学发展计划,包括LreisData、LreisTech和LreisFinding,旨在建设可靠的数据库、发展新技术、形成理论创新体系。
六、主要学术活动
"北京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IWGIS, Beijing)是实验室一项重要的定期国际学术会议,每三年召开一届,第7届将于2006年召开。这是国际上最早的GIS专业性国际会议之一。
七、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
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系统不仅负责承担实验室科研和教学任务,而且作为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网络的核心组成,实现对全所的开放,基本上是全天时运行服务,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在99%以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