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中旬,“雪龙”号航行路线图。(第二十四次南极科考队供图)
11月20日,“南极大学”开学了!
下午3点,大家集中在“雪龙”号多功能厅举行了开学典礼。作为校长,科考队领队魏文良作了关于极地文化的首场报告,十分精彩。魏校长其实也是“南极大学”的创始人,他在我国第十八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时候,将科普讲座和报告整合在一起,形成“南极大学”的形式,至今已经是第五学期了。
没有任何编制的“南极大学”,学生和老师是一个整体,上台讲课就是老师,下台听课就是学生,大家讲述各自的科研课题,普及每一个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对于我们记者来说,这又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大课堂。
“南极大学”如今已成为我国极地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魏校长在报告中介绍说,中国传统文化如今已成为南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极洲的中国地名更是烙上了“中国印”,自1984年中国队首次命名“长城湾”等第一批南极地名以来,迄今已在南极留下了300多个中国名字,并获得国际承认。“长城”、“中山”、“黄河”、“西湖”、“大唐”等地名,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延伸到了地球的最南端。
报告中,魏校长还谈及了我最为感兴趣的南极旅游。他说,南极旅游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我国开展南极旅游只是时间问题。之所以还没有正式开展,是因为向国际有关组织承诺的义务和条件还达不到,时机还不成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