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干细胞的动物模型,不能仅停留在小鼠等小动物上,如果能举全国之力试验大动物,如猪、猴子等,那我们就快成功了。”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次中国科协论坛上,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刚在谈到中国干细胞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时,着重强调了大动物试验平台的意义。
从1999年12月干细胞研究被评为世界十大科学研究之首至今,干细胞研究已走过了10年。裴刚说:“过去,干细胞研究一直比较热门,有各种原因。其一,干细胞是科学的最前沿,因为一个细胞变成很多细胞,变成个体,是怎么变的,人类永远是好奇的。其二,细胞分化以后能不能再回来?其三,如果这两种可能存在的话,有什么用?人类各种疾病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治疗?因此干细胞研究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科学意义。”
在谈到干细胞发展战略时,裴刚强调了人才和机制的重要性,希望有创新的研究体制和长期稳定的支持,“开放性的招聘,长期稳定的择优支持,国际评估,开放流动”。
在由裴刚担任首席科学家的第二次中国科协论坛上,会聚了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等20多位知名学者。论坛议题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重大成果和发展态势分析,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相关建议等。
为发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协领导关于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的指示精神,从2009年起设立中国科协论坛。论坛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跟踪高技术发展趋势,就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重大工程技术中的核心科学问题,组织学术交流。
“中国科协论坛强调主题前沿性、人员高端性和规模小型性,注重主题新颖,形式灵活,探讨深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在第二次中国科协论坛上表示,希望专家学者在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的同时,在这个论坛上,通过深入的研讨,真正产生一些观点。中国科协希望通过设立中国科协论坛的方式,提升学术交流层次,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营造和谐学术环境,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成效,促进自主创新和高层次人才成长,打造新的学术交流品牌,优化学术交流格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