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方毅(右)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亲切交谈。
时代背景 方毅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务院副总理,我国科学技术战线杰出的领导人,1977年至1984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结束十年动乱、走向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新中国科学技术逐步走向复兴的重要时期。
——追忆营造“科学的春天”时期的方毅
1977年8月4日—8日,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教育和科技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决定恢复高考,提议恢复国家科委;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新中国科学春天的到来;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1979年,新中国对外增派留学生……
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拨乱反正,恢复、重建,开拓创新。作为科技战线的领导者,方毅同志为恢复科研秩序、凝聚科研队伍、推动科技改革开放以及以科学技术促进工业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请方毅同志协助我管科技、教育。”小平同志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这样说。方毅同志不负小平同志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科技、教育战线的方针政策,为迎接和营造科学的春天,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复兴建立了巨大功勋。
拨乱反正,回归正轨
十年动乱,新中国科技事业遭到巨大破坏。破坏之后是复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方毅同志挑起了科技战线的领导重任。
1977年1月,方毅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一职。由于文革期间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被合并在一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又因身体原因住院治疗,所以方毅实际上是全国科技工作的统领者。
当时,“四人帮”刚刚被粉碎,百废待兴,文革中遭到全面破坏、处于停滞以至倒退的科学事业亟待恢复和发展。拨乱反正,恢复科研院所,重建科技队伍,使科学技术工作回归正轨,是当务之急。
方毅坚决主张恢复国家科委,并积极向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建议。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任命方毅为主任。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讲话,一扫笼罩在广大知识分子心头的阴霾。“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伸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闭幕式上郭沫若诗一般的语言,通过播音员(郭老因身体原因不能朗读讲话稿)纯正清脆的声音传遍了中国大地。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同志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他以很长的篇幅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提出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十件事,包括整顿科研机构,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广开人才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建立科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晋升、奖励的制度等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科技界开始了大规模的平反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方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更好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时任方毅秘书、中国科学院原机关党委书记郭曰方告诉记者。
1979年8月20日,国家科委《关于文化大革命中遗留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中央肯定。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仅1979、1980两年,科技战线就有近八万人被平反。
春天的脚步虽然来临,但思想领域极左思潮依然散发着逼人的寒气。方毅在积极推动平反冤案的同时,还在思想上坚定地与极左思潮作斗争。1977年初,在中央尚未对“四五”运动正式平反时,他就在中科院明确提出“四五”运动是“英雄行为”。他还亲自主持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庆祝“四五”胜利、表彰“四五”革命英雄大会。“这在全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为‘四五’运动平反、伸张正义的大会,对廓清迷雾、弘扬正气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说,在方毅同志的组织支持下,科技界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呼应、支持是最早的,也是最坚定的。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