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满完成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各项科学考察任务后,中国第26次南极内陆考察昆仑站队的20名队员26日安全撤离中国南极昆仑站,踏上返回中国南极中山站之路。
昆仑站队队长李院生通过卫星电话告诉新华社记者,自从1月6日凌晨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以及冰穹A西南方向约7公里的中国南极昆仑站后,考察队员克服高寒缺氧等各种困难,顺利开展了冰川学、天文学、测绘学等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多项突破。此外,昆仑站的内部装修、污水处理设备安装等建设任务也已完成。
南极冰芯直接记录着远古时代的大气组成,蕴藏着珍贵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李院生说,在本次考察中,考察队员经过近20天的不懈努力,在昆仑站附近钻取了一支132米长的冰芯,从理论上可以借其追溯过去五六千年以来的地球环境变化。
在昆仑站钻取地下3000多米处的深冰芯,开展100万年时间尺度内的全球变化研究是昆仑站考察的一项重要科研目标。考察队本次在昆仑站附近建成了深冰芯钻探场地,挖雪700多立方米,构筑了一个长40米、宽5米、深3米的深冰芯钻探作业区,并完成了36吨钢结构的安装以及顶盖、底板铺设,修建了通往作业区的地下通道,为今后开展深冰芯钻探做好了前期准备。
在天文学研究方面,考察队员在昆仑站附近的天文观测站成功安装了“亚毫米波光谱仪”和“月光闪烁仪”等新的天文观测设备,对已有的观测设备和能源通信系统等进行了维护更新,并为明年安装南极“施密特望远镜阵”完成了地基准备工作。
李院生介绍说,由于低温和高海拔等因素,队员们或多或少地出现头晕、易疲劳等反应。为确保安全,考察队在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决定提前撤离昆仑站,返回中山站。
李院生还表示,考察队在返程途中还将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开展冰雪、气象、地磁等观测,每10公里测量一次雪层密度和表面雪层温度,并开展冰流速观测、地磁观测等科学考察活动,预计于春节前夕抵达中山站。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