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百年北大,何等的荣耀!
千百年来,传统的大学教育,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以一种近乎纯净的模式,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和积累。曾几何时,白发的教授,用他们博大精深又诲人不倦的智慧,凝聚着一颗颗莘莘学子的求知之心。他们手中的粉笔和案头的书卷,成为了中国教育深扎在沃土中的根基。
然而就在今天,就在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身边,一种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种变革来自网络,正在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借助Web2.0的技术和全球化的互联网络,开放的学习、网络化的教育社区、P2P的教学互动,开始成为正规化大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它让学习者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也让教育者能够摆脱职位归属的束缚,彼此借鉴优异的经验和成果,让教者与学者实时互动,将各自的知识和智慧融会贯通,并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
随着教育部不断深化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数字校园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在高校老师和学生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知和应用。作为一种对传统教育创新的有益尝试,利用网络,利用Web2.0技术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实现教育结构的改革和模式的创新与拓展,正在从国外到国内、从高校到个人,在整个社会中蔚然成风。
互动学习成为“宠儿”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知识和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今天的学生一天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是前人10天的积累都不能望其项背的。这就使得学生和老师需要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我正在上的一门课程要求使用Twitter、Blog和Facebook。从这门课程里学习到的技能比其他几门课程之和还多。在那位酷酷的老师指导下,最新的信息技术对我的学习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ECAR的《2010年对美国本科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下文简称:调查)中,一位受访的本科生如是说。
如今,诸如Twitter、Blog和Facebook等Web2.0技术在教育、网络营销、社会化网络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受宠”。相对于Web1.0来说,Web2.0能够后来居上,得益于它的鼓励互动和多人共建的理念。
中国互联网协会认为:Web2.0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站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追求的是与用户实现互动,并着眼于用户体验;它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XML、Ajax、开放API、RIA富应用界面、P2P传输等技术为核心。
而Web2.0技术使“多人参与网站内容的制造和提供”、“注重交互性”、“可读可写”、“个性化、多样化、友好的、符合Web2.0标准的网站功能设计”等原则得到空前彰显。在这里,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与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在,Web2.0技术逐渐成为课堂讲授的有益补充。网络聊天、交友、视频、博客、播客、网络社区等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选择,例如,博客可以被教师用来布置作业、讨论、阅读参考资料,合作项目、小组协作学习等。Wiki也同样成为协作、互动、共享和内容组织的重要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基于一个目标或者一种问题而学习,而这种社区学习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