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ST论坛用户
A=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葛泓
Q 在数字迎新的流程整合方面有哪些经验?
A 我们在建设数字迎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心得是制定了“以人为本”的思路,以此为指导来设计业务流程。一开始,我们的建设还围绕着业务来进行的。我们将人事、科研、教学、管理等作为核心业务进行开发,比如新生住宿管理就被提到“数字人大”的第一期来建设,我们的初衷是在新生报到后,住宿分配就可以有序而高效地进行。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生仍然无法迅速开展校园卡的使用、住宿登记等相关业务。原因并不在于数字迎新的单个系统的运行上(实际上它们运行良好),而在于各个系统之间的流程协调还不够平滑。因此,我们摈弃“以业务为中心”的建设思路,而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首先做好迎新的准备工作,其次,通过红外线扫描,将学号和录取通知书号匹配起来,进行住宿和报到登记,其三,我们让新生在开学前通过网络上交照片,以便于我们提前制作好校园卡。这些细节的改进使得迎新压力减小了,同时得到了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肯定。
Q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立以后,那些没有统一身份认证ID的临时人员如何管理,他们是否纳入数字迎新中?
A 我校的数字迎新并未将临时人员纳入体系中。对于院系和人事处联合管理的职工临时人员,由院系申请,人事处统一备案,我们的系统会给他们发放一个临时人员职工号。对于交流学生,学籍系统为他们建立交流学生信息表,其他系统就共享这些信息,这些交流学生就可以享受校园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查询、使用校园卡等。至于他们当中有哪些人可以使用哪些资源等具体的界定则由学籍管理处来操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