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修订标准的《资产设备管理数据子集》由2002年标准中《8.1.10房产与设施信息子集》与《8.1.11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子集》两大部分合并而成,其中实验室管理数据做了比较大的扩充,目前全部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各自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
第一,房产设施数据类;
第二,实验室管理数据类;
第三,仪器设备管理数据类。
建设原则
第一,数据标准不是数据字典;
本标准只对管理的核心数据制定了标准,为实现系统要增加的主键、外键以及一些细节的考虑不包括在标准中,由实现单位依据自己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补充完善。
第二,数据标准需逐步完善;
随着计算机管理的深入和各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需求已远远不止本标准涉及的范畴,如仪器设备基本数据、仪器设备附件、仪器设备使用等部分,这些都属于设备进校后的管理,而更多提出了如设备招标、投标管理、设备采购管理以及设备费监管等设备前期管理要求。但本次标准没有包括这些内容,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各校管理水平有参差,目前各校的管理需求还不强烈;另一方面,这些内容的管理还不规范,积累的经验也不多,现在出标准为时尚早,这些部分的标准需待积累管理经验后逐步推出。
实验室管理和房产管理部分也同样有许多待标准化的部分。
第三,数据标准以实体信息为主;
第四,各种分类编码的标准统一最为重要。
代码表是数据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开发和运行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各个系统都使用了很多代码表,代码表可以标准和规范数据的录入,减少数据录入量。由于数据经代码表编码后,在计算机内保存的是代码而不是原始数据,因此不同的系统在做数据交换时,需要按数据录入时的代码表来解码读出,否则会发生“驴唇不对马嘴”的错误,但如果各系统使用的是统一的编码表,就不需要进行解码。因此各种分类代码表的标准化很重要。
建设中的问题
第一,不同来源的代码表不一致;
上面我们提到代码表的标准化很重要,但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中最重要的代码表——《固定资产分类编码》却偏偏有多种标准,没法统一。有国标:GB/T 14885-1994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有教育部标准DM-GDZCFL《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2002版),以及国家科技部给出的《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都是现行使用中的编码表,高校每年向教育部报表使用教育部的编码表,清产核资则使用国标《固定资产分类代码》,而向科技部审报科技部的科研项目时要使用科技部《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三个编码表的编码方式和内容都不一样。最后只好以使用频率高为原则选择教育部的编码表放在本标准中。
第二,每个信息子集都需要多个学校充分讨论;
标准的起草由国内知名高校组成,但学校的类型和层次还不够广泛,应吸取更多学校的意见。
第三,数据标准描述中需要包含结构模型描述;
第四,需要充分反映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描述也从自然语言发展到更为严谨的UML、XML等进行描述,数据结构描述也从数据字典一种描述方式发展到更为完整、严格的XML语言进行描述。新标准制定时,应该更多使用新技术进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