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在教书育人、教学管理、实现教育公平、缩小数字鸿沟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稀缺、分配不均、受益面不广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相对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优质教育资源仍然匮乏。
第二,在基础教育资源总体缺乏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发达地区学校与不发达地区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之间,在制作、积累校本资源的能力与数量上差距巨大,互动教学开展不够,交流渠道不畅通。
第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采集重复,部分学校即使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校本资源,也难以与其他学校交流共享,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资源孤岛”。
第四,基础教育资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教育资源多属于素材类资源,很少有来自全国各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第五,没有形成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如何支持和鼓励教育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增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支持多种应用形式,扩大应用范围等,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0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了人大附中,在位于人大附中实验楼二层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教室参观,观看了人大附中和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贵州毕节地区民族中学进行的远程互动教学。
这是一节不同寻常的课,一起听课并参与课堂互动的不只是人大附中的学生,还有宁夏六盘山高中和贵州毕节民族中学的学生。同时,这堂课还通过互联网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1000多所加盟学校进行现场直播。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8大部委联合下发了CNGI示范工程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人大附中、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图书馆、长沙一中共同承担本课题的研发任务。为促进课题成果的推广,回报社会;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以研究促进应用,以应用推动研究,实现对全国各地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2005年12月19日,人大附中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应用试验专项: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经教育部科技司批准同意,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为公益性质的非营利组织,由从事与基础教育资源相关的设计、科研、开发、应用、教学的单位及其它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任何学校和教师个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联盟会员,从网上下载课件、试题、论文、课堂视频等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优质资源上传到网络与其他会员共享。联盟推选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为联盟主席。
迄今,人大附中建设了近5000个课时的视频课件,其中包括60多门校本课程放到了网上。通过人大附中的带头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了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列中。“联盟”已辐射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加盟的中小学校有1248所,共建共享教育资源3万多条,60多万名师生直接受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