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描述了国际国内IP地址的分配管理现状,包括组织机构、政策制定等。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对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方式问题和争论,描述了ITU对于国际IP地址分配管理的新设想,并提出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IP地址 互联网资源管理 预留
1、国际IP地址分配管理现状
国际互联网IP地址最初由美国政府与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签署协议授权其进行分配。在ICANN成立以后则由ICANN统一负责对IP地址的分配进行管理。但是具体执行还是由IANA负责。
IANA并不直接面向用户,它是先把地址分配给地域性的IP地址管理机构RIR(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y)。这些地域性的IP地址管理机构目前有5个:ARIN(北美地区)、LACNIC(拉丁美洲)、RIPE NCC(欧洲地区)、APNIC(亚太地区)、AFRINIC(非洲地区)。在RIR之下是国家级注册机构(NIR)和本地区注册机构(LIR),我国的国家级注册机构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RIR负责将地址空间分配给下一级注册组织(如NIR)或者ISP,同时授权他们进行地址空间的指定(注1)和分配(注2)的权利。负责IP地址和AS号码的分配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IP地址分配机构的组织结构
IP地址分配的基本策略是“先到先得、按需分配”。各级地址分配机构都只依据现在已经存在的实际需求将IP地址分配给提出申请的单位。
注1:指定(Assignment)的地址空间是指委托(Delegate)给一个ISP或终端用户(End User)的地址空间,以供于其管理的网络中使用。地址空间的指定必须有明确的用途且以文字记录,已指定的地址不应再往下层指定给其它单位
注2:分配(Allocation)的地址空间是指分配给IRs的地址空间,以供IRs做进一步分配之用。
2、目前国际上对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方式的争论
2.1 IP地址资源紧缺与否的争论
IPv4地址总量有40多亿个,全世界平均每3个人拥有2个。在互联网发展初期,IP地址分配政策比较宽松,再加上当时按类(A/B/C)的分配方式,造成了很多A类和B类地址分配以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浪费了大量地址空间。随着互联网的急速扩张,全球对于IPv4地址的需求日益加大。为了尽量减缓IP地址耗尽的速度,目前各个RIR都遵循很严格的IPv4地址分配政策。负责受理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的亚太地区IP地址分配的APNIC,更是制定了非常严格的IP地址分配原则,以应对IP地址申请不断增加的情况。
对于IPv4地址资源紧缺的问题,目前存在两种声音:
一种是:互联网的最初设计理念之一就是网络上的设备都需要IP地址,且应全网惟一(这里暂且不谈私有地址),这一特性决定了IP地址是一种潜在的稀缺资源。同时,尽管RIR采取了严格的分配政策,但随着网络规模扩张、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尤其是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的融合步伐逐渐加快,所剩不多的IPv4地址,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耗尽;
另一种是IPv4地址目前还有将近30%的剩余,并且一些被搁置的IP地址被主动释放出来,根据目前IPv4地址的消耗率,有关专家(包括ICANN的主席Vinton G.Cerf博士)预测,IPv4地址可继续供应15-20年。
实际上,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判断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具可信性,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是没有人能够预料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现有的IPv4地址数量、以及APNIC的IP地址分配政策(例如:非常不鼓励使用静态IP地址、不为WAP终端用户分配合法IP地址等),已经在很多地方限制了互联网新业务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与传统电信业务融合的步伐。
对于IPv6地址,至少在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看到其将会被用尽的可能。IPv6地址总量是2128(即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个,按全球土地面积分配,每平方米可获得665,570,793,348,866,943,898,599个IPv6地址。
但是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互联网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IPv6地址也是可能被耗尽的,20年前,又有谁看到了IPv4今天的窘境?
2.2 IP地址分配公平性的争论
一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现在IPV4地址“按需申请,先到先得”分配方式提出了质疑。
由于互联网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IP地址的分配缺乏整体规划,尤其是其采用的“先来先得,按需申请”的分配政策,造成了IPv4地址的分布很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对于一些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较晚、需求还没有释放出来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政策也是很不公平的。目前,世界上的IPv4地址还有30%左右没有分配。这仅剩的三分之一不到的地址,即便全部分配给这些国家,也不可能满足其潜在的发展需求。而事实上在现有的分配政策下,今后他们仍然不会获得太多的IPv4地址。这与联合国倡导的互联网全球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也会进一步加剧扩大已经形成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ICANN以及其授权的区域性地址分配机构也很清楚这个现实,但他们坚持认为,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善,根据ICANN以及APNIC的声明/报告均有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亚太地区所获得的IP地址数量相对其他地区是较多的。
然而造成全球地址分布不均的原因是“先来先得,按需申请”政策;这种分配体制不变,就算今后亚太地区IPv4地址仍维持高速增长,也不可能从全球范围内改变这一问题。暂且不谈非洲和南美洲,单就亚太地区的IPv4地址总量和发展需求而言,也还是非常匮乏的。
美国现有IPv4地址12亿个左右,平均每个美国人有4个IPv4地址。中国目前有59945728个(截止到2005年1月19日),大约21个中国人1个IPv4地址(按13亿中国人计算)。
在过去的两年中,申请并得到IPv4地址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日本和美国。
对于IPv6地址,情况也是一样:根据各RIR的统计,截至到2004年11月,全球已分配725个IPv6地址块,其中美国99块,日本73块,德国72块,荷兰43块,英国41块,韩国31块,中国台湾省16块,中国大陆14块。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少数发达国家依旧占据着已分配地址的大多数。这是目前实行的分配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如果维持现状,发达国家将会继续像在IPv4时代那样最终占据大量的地址资源;而互联网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将会像IPv4时代一样,只能拥有相对较少的IPv6地址。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改变IP地址的分配机制,使得IP址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为此,国际上出现了希望将IPv6地址为国家预留的提法,以保证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发展。赞同或具有类似这种想法包括ITU、中国、巴西等。
另一方面,美国、ICANN等互联网既得利益者则认为:现行的IP地址分配策略运行良好,且保证了互联网持续、稳定的发展,不应改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