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国际人文与科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信仰、知识与环境”。来自中、美、德三国的70余位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涉及不同文化语境中信仰、知识与环境的多个层面,如信仰与知识和科学的基本关系,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信仰与知识传统,不同信仰传统与环境问题的比较,全球化语境下信仰、知识与环境的融通等。某些议题,如中国传统信仰的定位及其与科学和环境问题,信仰与科学在东西方的不同含义,信仰差异与技术转移,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信仰基础,当代信仰危机与社会发展观的重建,不同信仰与精神治疗等,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许多学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性力量,在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与此不相称的是人类的精神状况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前进,特别是处于现代化转型期的一些国家的信仰迷失,致使其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给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难题。
信仰是人文范畴的核心,它的缺位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如在经济增长中所出现的大规模的环境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以及全球各地不同程度地增加的各种心理与精神疾患等问题,在很大意义上就与人们的精神和信仰状况有关。其中,被简单地精神化了的科学主义的盛行,是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社会的治理也就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而必须用更加开放的视野看待世界和人类各种文化形式,通过多个文明间的对话和多种方式并用实现社会发展的综合治理。对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都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现实资源可以利用。所以,必须加强对这些思想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加强信仰问题的研究和建设,为更多的人提供社会转型的精神支点。(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