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性:让教育变成令人绝望的事情
“对人性的背叛揭开了高等教育的序幕”,这是《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书作者丹尼尔·科顿姆在书中第一章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对西方高等教育在人性培养方面无力的断语。这样的论断似乎是有些骇人听闻的。假如温和地说,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他的观点,那就是教育可以让我们变得更优秀——包括才智和人性方面——的想法有些天真,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美好的假定。
丹尼尔·科顿姆的“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教育变得无用了,它自身许多致命的弱点削弱甚至完全抵消了它的力量。其次,为了规避现代教育的这种弊端,教育必须脱离功利性的牢笼,即必须突出教育的无用性。只有强调无用即无功利的教育才能挽救其在现代体制下的没落。前者是现代教育的问题,后者是其可能的出路。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丹尼尔·科顿姆从人性、爱、美、身份、功用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他用文化分析的视角给我们揭示了现代教育在功利性的戕害下,对上述几个传统人文学科强调的关键人文素养培养的失败。比如在第一章,作者重点从人性的角度来描述现代教育,在这个角度上,首先受到质疑的是教师角色所承担的道德形象。尼采曾经论述到,教育工作者从来不讲述他自己的想法,却总是只讲述他是如何看待与他所教的学生的要求有关的事物。人们不会发现他在装腔作势,人们信任他的诚实和善良,总之,教育工作者用训导学生的方式超脱于善恶之上。但这有一个相当大的危险,即丹尼尔·科顿姆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得知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道德败坏者时,人们都会为之震惊。在高等教育史中,有无数这样让人惊愕的例子。比如海德格尔辉煌的学术成就和他黑暗的纳粹主义,比如耶鲁大学颇具影响力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教授保罗·德曼也与纳粹有染。在这种教育工作者都无从保证自己服从自己在语言上所探讨的价值观的时候,在他们的行动打破了人文主义传统的时候,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作用是没有甚至相反的,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了,乃至变成无用之物。
功利的教育:破坏人的完整性
简单地说教育是无用的显得有些武断和缺乏支撑,在丹尼尔·科顿姆看来,教育在与人发生关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它的无用性,教育让我们丧失了一些作为人基本的东西,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例如教育把世界变得复杂而愚蠢,把人变得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能力,让我们“口若悬河而衣衫褴褛”,教育让我们失去对自己意志的把握,变得意志消沉或狂躁,教育把我们变成一个弱者、书呆子、骗子。在教育的作用下,我们除了服从社会机制对我们的要求外,我们再也没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可以用剪刀把冬青修剪得平平整整的,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作用,每个人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必然要接受教育的“修剪”,因而,在这种境况下,教育的力量越大,人的完整性就会遭到更多的破坏。当然,就算我们不完全否定教育的“修剪”作用,我们也必须看到是什么力量在把持着“剪刀”。在现代,教育和权力几乎是一种同构的东西,“教育是权力的伪装,权力的机构”,或者说教育是获得权力的最核心的方式。这样的教育“修剪”是相当可疑的,“教育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常识、我们的实用观念、我们的理想主义观念、我们的人性和同情心、我们的心灵、意志、身体、头脑、个性以及我们生命的其他方面”。
无用性:一切有价值因素的来源
现代教育体制发展的成熟形态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完善。毫无疑问,在这一方面教育的功利性发挥到极致,这是现代教育的破坏力所在。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育很少服从于真理,相反它服从于需要,服从于社会和权力,甚至流行文化的需要,为现代社会培养按照既定秩序运行所需要的所谓的人才。有时候,这种人才成为一种润滑剂,让社会得以按照权力阶层的意图和利益运行下去,让我们无法觉察出现代社会正在偏离善良和理想的轨道,让我们无法觉察出社会的痼疾,就如同一个正在沉迷于上帝恩惠的牧师,他双目无神,无法看到在自己身边乞讨的人。这种忽视是致命的,因为它背离了自己的使命,现代教育也是如此,它在人性、情感、生命等问题上表现得相当僵硬和冷漠。
因而,丹尼尔·科顿姆提出了疗救现代人文教育的药方,那就是放弃任何把教育看作是有用的企图。我们必须关注问题的关键,教育在哪些方面发挥着作用,它对哪些人是有用的,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发挥作用的。我们知道,教育能够并且已经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帮助,但教育却没有为人的完善提供多少帮助,它甚至发挥了相反的作用,例如在多元文化的状态下,我们并没有对自己产生自信,更多的时候,我们丧失了对自我的认同和约束。
丹尼尔·科顿姆并不是无理性地仇视教育者,相反,我们用“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来描述他可能更合适,他是一个试图尽最大努力学会教学的人,他有自己的学生,他只是感到绝望,对文化和权力包围下的教育感到绝望,并对这种绝望采取了对抗的姿态,即教育是无用的,这是一种彻底的绝不屈服的姿态。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一员,他是受益者,但他不会伪善地接受教育带给他的福利而对教育的无力状态视而不见。他从现代教育对人培养的无效中找到了让教育起死回生的途径,让教育抛弃功利性回到无目的的状态,在这里,无用性成为教育蒙昧中的一道微弱的光芒、一根救命的稻草。在作者看来无用性是教育本质中的核心部分,唯有强调这一特质,教育才能够从被利用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就如他引述王尔德的论述说,“如果教育想要有所成就,那么,它就必须立志成为这样的一种艺术,任何其他事物与它相比之下都会显得不合理”。(《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丹尼尔·科顿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