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入的不足正在掣肘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部和教育部官员透露,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以填补我国政府对教育投资的缺口。
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认为,全社会对教育的巨大需求与公共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他说,随着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完善,财政资金将在各项教育事业中重新进行分配,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把公共支出的重点转移到农村。据此,我们将逐步把全体农村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体制。” 张少春说,面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日益高涨的需求,就必须动员包括私营部门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深入探讨办学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建立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无疑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张少春表示,在高等教育领域,政府要逐步放开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控制,积极促进体制外教育市场的形成;鼓励民办高校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其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在职业教育领域,政府要结合产业政策的制订,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适度的资金投入和产业、税收政策,引导职业教育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公共财政要以“引子”资金、“种子”资金的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带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外资、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市场。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丁学东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当营造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到非义务教育领域中的政策环境。”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转换角色,构建面向市场、让市场规律起基础作用的机制。在新的机制下,财政扶持要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必须在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实行公平的财税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法律环境。
“中国政府可能在各个级别都需要更多的投资,但是,即使投资大幅度增加还是不够,这就是为什么要吸引私营投资的原因。”国际金融公司(IFC)东亚局副局长冯桂婷女士认为。冯桂婷介绍说,IFC每年在国外的教育投资是2亿多美元,他们非常看好中国教育的投资前景,有兴趣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做试点项目,这样对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进入教育领域都将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