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开学两个多月了,一些高校的助学贷款至今还未全部到位。而某些预计贷款到位要到学期末。有关学校和贫困学生普遍反映,办理助学贷款的程序过于繁杂,影响了国家新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
看了报道后心情难以平静。面对如此漫长的等待和繁琐的手续,到底有多少贫困学子能够坚持到最后呢?即便他们有耐心等到学期末,但燃眉之急又该如何解决呢?如果每一笔国家助学贷款都需要等待半年甚至一年的话,恐怕更多的贫困生最终会无奈地选择放弃。据统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在校生的15%~20%左右。“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大学。”这是国家对每个学生的承诺。但是,从1999年国家实施助学贷款以来,这个旨在为贫困生大开“绿灯”的绝好政策却屡屡遭遇“红灯”。一方面,高校埋怨自己不是“慈善机构”,另一方面银行助学贷款步履维艰,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出台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关怀。
说句良心话,学校和银行的顾虑我们可以理解,其讲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大家也能够理解,但是,国家助学贷款顺民心、达民意,事关国家的大局稳定,银行在这方面担点风险,不比在个人商业贷款方面承担风险更有意义吗?再说,不讲诚信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银行和高校完全可以加强合作,搞好诚信教育,完善信贷程序,减小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系数,而不必因噎废食犹豫不决,凉了贫困学子的心。
如今,银行既然做出了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承诺,各地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相信会有好的效果。在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适当的谨慎可以理解,但过犹不及的道理银行也懂。既然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就应该拿出点责任感来,早日把好事办好。其实,要把这件好事办好也并非没有办法,当务之急,是尽快雪中送炭,具体到银行的职责,就是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高校,理当积极配合银行,作好贫困生的信息收集和统筹工作,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而贫困生所在地的基层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助学贷款工作,为贫困生开好“绿灯”。
一笔贷款也许能够改变一个贫困学子的命运,而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则是我们共同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