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图书馆不可替代
“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读者,尤其是理工科的读者越来越少光顾图书馆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面临着挑战,亟需改变。”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说。
基于图书馆遇到的巨大挑战,浙江大学一直在思考如何打造一个不可替代的具时代元素充满活力的空间。经过3年的规划建设,2012年10月,浙江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现在,9个月过去了,浙大图书馆IC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信息共享空间位于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三楼,空间划分为八大功能区:多媒体空间,知识空间,学习空间,研究空间,文化空间,系统体验空间,创新空间和社交空间。信息技术的气息充满其间,八大功能区各司其职。
“国外的奥克兰大学早就这么做了。十年前,这个大学的整个图书馆都从‘阅读空间’转变成了‘共享空间’。”提到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时,黄晨说,当时,国内同仁们很快注意到这个动向并展开了积极讨论。
在建设信息空间的决策上,浙大态度非常积极。“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整个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冲击非常大,图书馆必须转型。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作为资源的搜集、管理和提供者,但是现在这个地位岌岌可危。很多人都从Google搜索,从数据库去获取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面临一个不得不改变的局面。”黄晨说。
但是,如何进行空间改造是一个大命题。黄晨认为,实际上其中最重要的是理念的改变。“单纯只是空间改变的话,意义不大。图书馆可以变成一个自修教室或者是一个休闲空间,但这些都是可替代的。我们要做的一定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空间和服务。如何让其不可替代?这就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
打造信息社区
综合各方面情况,浙大迈开信息共享空间的步伐。“虽然这是一个老概念了,但在我们看来,全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C,可创新的空间很大。”
浙大的实践以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为蓝本,1300平方米基础馆是他们的试验田。“我们考虑几点:1.如何提供便利性的服务?2.如果结合传统优势形成不可替代性?3.图书馆把资源跟空间结合以后为用户提供了何种不可或缺的体验?”
在此基础上,浙大在IC里面设置了八个类型的空间,包括学习空间、多媒体空间、研究空间,创新空间、文化空间等等。“我们甚至想把信息共享空间更名为InformationCommunity,信息化社区,这可能更合适。”
黄晨认为,实际上浙大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已经从信息共享空间模式转到信息化社区模式。一方面基于传统图书馆对于用户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传统上认为,信息素养就是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查找信息的能力。“我们现在认为,现代社会不仅是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检索信息,除此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掌握信息化设备的能力。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很快,用户不可能拥有每一样电子设备。过去,用户缺乏图书,图书馆可以提供。现在用户缺乏电子设备,图书馆同样可以提供。”
在此之上,图书馆不仅要能提供基础的硬件和软件给用户,更要提供基础的信息化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建设一个信息化社区,或者说营造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促使师生们愿意合作,愿意交流,愿意分享。黄晨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每个用户都是图书馆的资源。“以前的图书馆有些高高在上,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自媒体,他会创作他的微内容,而这些微内容会组成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受到承认。”浙大图书馆要做更进一步的事情是:把用户创造的信息资源融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比如文化空间里有很多优秀的主题报告,新生进来看不到,那么这个内容等于没有。所以图书馆应该把它放到馆藏里面,新生也可以分享。”
也就是说,图书馆必须重视每一个用户,可以将一些用户创建的内容搜集起来,提供给另外一些用户。这样的空间提供了一种文化,一种环境——用户和图书馆之间可以分享,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分享,它再也不是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而转换成多对多的服务模型。从这个角度看,浙大图书馆的改造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变迁——图书馆的服务变成了双向的,互动的。
打通的空间
在这种理念下,浙江大学图书馆将1300平米全打通,除了承重墙,几乎能打通的全部打通。与其他学校的实践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将空间封闭起来。“哪怕是要隔,也是玻璃的。外面的人能看到里面的人,里边的人也能看到外面。”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传统观念认为这会互相影响,相互干扰,但我们的主旨是,我们要提供给用户一个思维的改变——就是你必须学会要在这样一种通透的环境当中来分享、碰撞,哪怕是争吵都没有关系。”
“大而化之地讲,这样一个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实际上是对学生未来就业之后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个模拟。你将来可能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有很多团队在那里工作、学习、娱乐,你是其中的一分子,你身在其中,如果你能可以利用得好这个环境,就能脱颖而出。如果你不知所措,那很可能迷失在这里。对于一个不知所措的人来说,他在其中可能看到的是个万花筒,觉得变化莫测。但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人,他会觉得这样很好,很享受在不同环境里穿行,找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资源,然后整合起来成为他自己的资源。”
黄晨总结认为,信息共享空间的改造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必须让自己的服务方便师生和读者;二是站在全球化的视角来设计空间,以提供读者与信息环境的融入与互动。
“借用大英图书馆Brindley的话:图书馆应该致力于成为提升、创新和文化启迪的社交与智力空间,鼓励竞争与合作,就算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如此泛在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人人都想身在其中的场所。”黄晨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