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点面结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
典型示范是中央馆和地方馆长期以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抓手。今年,我们要深化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建设工程的建设成果,支持当地结合实际,继续开展实验校和实验区建设和示范工程。我们将从推动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和研究,推动了教学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等方面推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验示范;从教育技术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促进教育网络宽带均衡覆盖,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推进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教育实验区。并争取使他们中的优秀校、区成为教育部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示范项目的示范区和实验校。
6. 在推进“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实践中,提供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的远程学习服务。近年来,远程教师培训正在受到广大教育管理者和老师的认同。我们将继续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加强远程课程质量和学习质量保障的机制和办法,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的实践舞台,通过业界协作,不断提升远程教师培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网络服务水平、课程开发质量,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做贡献。
7. 加速电教系统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全系统支持服务教育信息化的能力。今年,中央电教馆将与地方电教馆共同研究评价各级电教机构支持服务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制定方案,采用战略规划的方式,促进各地各级电教机构共同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全国32个省级电教机构、3000多个地市、县区级机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同工作和健康发展。
由于各地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电教机构的责任不同,在电教系统推进上述主要工作中,中央馆要继续发挥信息沟通、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等方面的龙头作用。我们将积极支持地方电教馆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继续支持地方电教馆在教育部领导下,积极承担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工作,在互相支持、相互协同、团结互助中谋大事,求发展。
根据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2011年中央电教馆拟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系统协作,寻求重点突破:
1. 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示范项目
以现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和有关省、市、县教育资源网为基础,遴选5-10个省级平台及25个市、县级平台及一批中小学校,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改造升级,探索建设并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模式,完善共建共享技术模型和建设机制,探索资源交易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策划启动视频课程网络展示、交流和网上赛课活动。
2. 点面结合推进“实验区”和“实验校”工作
按照“超前部署、整体设计、兼顾过去、着眼未来、提速增效、典型示范、国内领先、国际影响”的基本工作思路,认真总结“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协同各地,启动并重点抓好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工作。明确发展目标和实验任务,出经验、出样板、出模式,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5-10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5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3. 启动“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启动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重点面向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整合中央电教馆、地方电教馆现有“支持服务体系”的经验和成果,以电教系统为基础,加强与信息技术优势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合作,采用先进技术路线,提供便捷有效的软硬件维护、资源共享、教学应用和网络化学习的服务模式。
4. 开展全国电教系统能力建设和整体均衡发展研究和试点
加强电教系统能力建设,以此促进各级电教机构提高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能力。
以上是我的工作汇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央电教馆对教育部领导、各司局领导和同志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领导和同志们、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的领导和同志们对中央电教馆和电教系统的强有力的领导、巨大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的坚强领导和鼎力支持,将激励我们克服困难,改革创新,再创教育信息化的新业绩。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