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愿望。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北京正着力打造北京新教育地图,从而开启城乡教育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加强对广义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县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2014年形成改革的突破局面,到2020年,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要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举措
去年城乡一体化学校增30所
为应对学龄人口入学高峰和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2012年市政府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城乡新区中小学建设工程重点推进一批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
2012年起市政府连续两年以政府实事形式推进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在全市布局了45个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点和新的生长点。2012年市级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15所学校,新增学位约9012个,总学位22810个;2013年将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扩大到30所,投入约6.18亿元,新增学位数24881个,预计总学位数将达到41610个。
城乡两地的学校利用各自有利条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这不仅是对弱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也为资源输出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资源输入校和输出校共同进行从“输血”到“造血”的探索,多对一体化学校中,输入校教师到输出校开展学习实践,双方互派教师跨校任课、联合培训已形成长期制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收获成长。两年来,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促进了优质资源融通共享。
信息化手段助力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市正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2013年,北京市教委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学习通道;同时,提供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以“用户参与和个性化应用”为核心的交互式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丰富、多元、精品的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数字化名师课程,2013年开发模块化高中课程2000节,完成20%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约2500节)的更新。此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网络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中高考考前专题辅导等活动。教委还提供学法指导、育儿指导信息推送服务。
市教委表示,教育信息化能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地传递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
□区县做法
>>东城区
每个学区建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
首创学区制的东城区,依托10年学区制改革的坚实基础,已经形成了八大学区(和平里学区,安定门-交道口学区,景山-东华门学区,北新桥-东直门学区,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龙潭-体育馆路学区,天坛-永定门外学区)中小学全部打开门,形成统一办学空间。以“入盟入带一贯制”(加入深度联盟校、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带、建立九年一贯制实验校)多条途径全面提升东城区小学教育优质品牌;通过学校深度联盟、年级托管、小班化实验等大力发展优质初中。未来5-7年,全区优质学校共增长33所,扩大优质教育学位6450个,实现区域中小学全面优质化、品牌化。未来3年内,在每个学区都建立一所以上的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
>>西城区
组建四大教育集团
今年西城区将采取新建、改扩建、追缴还建项目等多种方式,逐步补齐校园面积缺口,新增学位2840个。此前西城区组建了以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为核心的四大教育集团,在各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