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我市投入达17.8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为师生的信息化应用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据悉,2012年底获批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以来,我市遵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目标。
目前,全市1227所公办中小学校(校点)全部接入教育专网,总带宽超过1万兆位;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近300所学校具备校园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多媒体到班率达到1.2:1,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也达到8:1;建成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库、卡通动画资源库、网上教育电视台及本地名校课堂教学视频、课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库,初步实现了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资源全覆盖;打造数字化无边界学校,开通了网上公共教学辅导资源库——“成都数字学校”,采取名师微课的方式为全市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个性化移动学习资源;完成75%的中小学教师和45%学生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注册;电子学籍系统、教籍系统、校产系统、OA协同服务平台、教育视频通讯工作平台、中小学基础信息GIS查询系统、高考电子巡查系统、高三诊断性考试网上阅卷等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据介绍,我市已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域成都的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有2900万余册纸质图书完成了数据信息采集建库工作。
学校设信息化主管
上下联动协调发展
今年,市教育局连续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初步拟定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并建立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月报制度,要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各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从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技术装备、教学应用研究三个层面形成了市、县、校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相互对应、上下互动、形成合力。
比如,锦江区以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应用为目标,形成了具有锦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强调“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国际化”,搭建了网络基础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教育技术管理平台和教育督导考核平台,以抓课题、抓载体、抓示范等三个工作为抓手,强化融合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融聚资源,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融析数据,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融创载体,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融联机构,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工作措施。
青羊区围绕区域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提出了精确规划,高标准指引;精细实施,高质量推进;精准反馈,高水平呈现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思路,坚持“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确立了14所“智慧课堂”试点中小学,构建以“智慧课堂”为重要载体的工作路径。
建设成都数字学校
圈层互动提升品质
棕北中学是我市首批名校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担负着引领崇州、新津、白玉等县市对口帮扶学校共同发展的责任。2010年,棕北中学建立了2个远程互动教室,配置了多媒体远程互动系统设备,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从2010年初开始,该校将网络直播课编入课表,通过互联网直播优质课堂实况,网络直播课1000多节,网络直播课已经实现了常态化;通过远程互动系统,结对学校共开展60余节网络互动课;通过网络互动教研,开展名师讲座,分享校本教研资源,加快了学校之间的双向促进、共同发展,切实为成都教育均衡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圈层间学校的互动发展。
目前,我市已有169对城乡跨区域结对学校建设授课教室和听课教室。通过远程互动技术,初步开展了课堂互动教学、远程教研、培训、评课议课等活动,使远在两地的教师互相分享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专业发展的经验,开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破行政壁垒,依托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师徒牵手、区域合作几大路径,初步构建起一个多维、立体的城乡互动网络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集全市优秀教师之力,建成了“成都数字学校”,使之成为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络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学生、教师和家长免费提供以微课为呈现方式的教学辅导资源,为我市中小学生打造了随时、随地、随需的数字化无边界学校,实现了全域成都的师生互动发展。
创新运用寻求突破
技术教育不断融合
硬件建设后的关键是“用”。我市十分强调常态应用,并重点推进“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目前,我市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信息化已经达到70%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十分重视创新应用。许多区(市)县和学校正在大力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实验室、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网络学习空间、云课堂、未来教室、微格教学、网上社区学校等网络教学创新活动,实现教学、学习、教研和研讨方式的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在增强学习趣味性、多向互动性、及时反馈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探究性、体验性学习模式转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相应得到提升。如成华区以建设微格教学实验室(即全自动网络录播教室)为发展策略,在区域内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数字录播系统的“资源采集、教学检查、教学反思、集体教研、开放办学”等功能,通过“微格教学,精细教研”,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
金牛区建立区域教育博客社群,目前已拥有5000多名博客,10多万篇博客文章。教师可以基于教师博客社群共享个人实践知识,形成教师实践共同体。
都江堰市在部分中学建立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和专用软件开展了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水果电池电压测定、探究声音共鸣等十多个数字化理科探究实验,创新了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实践兴趣,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青白江区结合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项目,以“探索电子书包实践,促进区域教育创新”为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在全区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以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在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实践,促进学生自主、主动、个性化学习。
据介绍,我市目前已有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2所、全国数字校园试点校2所、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37所、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53所、成都市未来学校试点学校13所、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近100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