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考试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青岛市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便捷高效、服务考生为宗旨,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不断加大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力度,用科技之剑维护考试安全,守护“公平招考”这方净土。
从“看得到”实现“看得清” 从“局部看”到“全局看”
依据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相关文件,青岛市今年夏季高考各考区、考点已全部完成了新一轮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一是考场监控由“模拟标清信号”完成“数字高清信号”的升级改造,从“看得到”实现“看得清”;二是全部考点配备了侦测引导阻断式的无线作弊防控系统;三是考生身份认证系统设备配备到考场级;四是听力播放实现双设备、双线路备份;五是全面启用试卷跟踪系统;六是改造升级考区指挥中心。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市、区、考点三级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监督与指挥体系,完善的招生考试综合治理体系,切实提高教育考试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秉承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的理念,完成全市32个标准化考点,6000多个“校园安防监控”视频整合工作,既将“校园监控”与“考场监控”融合,实现两套系统相对独立,确保了安全。通过监控视频整合,构建全市校园一体化监控体系,考试期间不仅可以看到考场内的情况,还可以查看考点学校校门口、操场、走廊等重要场所的即时情况,从“局部看”到“全局看”,切实提高国家教育考试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升全市国家教育考试管控水平。
三大平台增强考试综合管理能力
了解考情的“眼睛”——考务巡查指挥系统平台,精准把握“场面”的情况。该平台可以实现市考务指挥中心与考区、考点的视频、语音、文字双向互联互通,可同步巡视288个考场,每4分钟即可将全市高考考场全部巡查一遍。可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画面直接推送给考点指挥中心,并可通过视频录制、屏幕截图等形式留存,作为考点考核的依据。该平台提高了考试期间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能力,通过视频巡查全方位的监管,督促考点做好各项工作的自查,强化了考点考试实施主体责任的落实。
决策指挥的“大脑”——考试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准确掌控“数据”的情况。该平台将考务基础管理、考生身份验证、无线作弊防控、试卷安全保密等多系统多功能整合于一体。使用功能全面的地图展示,在考务指挥中心大屏幕可详细显示全市考点、考生、考场、监考人员、保密室数量的分布;可疑无线电信号来源、频段、种类以及考生入场身份验证情况等信息统计,实现考试信息的即时、全面掌控,为科学决策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大数据支撑。
监督检查的“利器”——智能视频监考系统平台,切实了解“执行”的情况。按照考务要求,每9个考场配备一个视频监考员,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对考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该平台实现考点物理考场、逻辑考场、考生信息的相互关联,视频监考员发现疑似作弊考生可直接在监控屏幕上对其进行疑似作弊标记,系统可自动记录前后三分钟考场录像,以备考后查证处理。该系统还具有实用的行为引导功能,可根据考务手册要求,在各个关键时间环节上设置好行为引导,系统会自动提示电子监考员在相应的时间检查规定的内容,监督考场监考人员是否按照考务规程要求操作,提升了考务执行监管的规范化程度。
全频段信号屏蔽系统确保考场安全
功能完备的保密室安防管理系统,保护试卷安全。使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保密室门禁控制系统,确保只有授权的保密人员,通过人脸+指纹的验证后,方可进入保密场所。使用可进行人脸捕捉的摄像机,自动对所有进出保密室的人员进行拍照。烟感、震动、漏水等探测器,使保密室在防止非法入侵的基础之上完善水、火、震等情况的预警能力。系统自动记录保密室出入人员身份信息、出入时间、报警信息及处置日志等,实现保密人员各类信息网络化管理。
主动防御的“侦测+阻断”式全频段信号屏蔽系统,确保考场安全。可以对考点考试期间无线电信号进行侦测分析,对于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信号,根据其频点、功率,一经发现立即阻断,实现“有的放矢”、“敌强我强”,使高科技作弊“不能为”。同时,系统会对信号进行智能分析和还原,确认是作弊信号的,会同无委会对信号来源进行定位,由公安部门实施抓捕,有效打击高科技作弊团伙。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维护考试公平。今年青岛市在夏季高考继续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对所有考生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时,首先读取考生二代身份证信息,然后进行人脸自动识别抓拍,与报名时的照片进行人脸识别的比对验证,验证一个考生的时间约5-10秒,让企图考试替考的考生“不能为”。
此外,对考生重要信息加密严防信息泄露。建设现代化、规范化的模块化机房,增加防火墙、VPN、入侵监测、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病毒防控、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使物理、网络安全环境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三级要求,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 建设青岛市招考院虚拟化信息平台,全面实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增加了新开发及或发生重大变化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每月安全巡检、定期安全扫描、重大节点安全保障、专业人员培训等安全内容,全方位确保信息安全;进行技术革新,特别是在中考志愿填报使用动态手机短信验证,防止篡改;使用加密机对考生重要信息加密,严防信息泄露;采用考生登录密码加盐值重放,提高密码破译的难度;采用“双团队、背靠背”工作模式进行中考成绩合成等,确保数据安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