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网络,陈国华笑言自己是半路出家。大学时,他的专业是物理,毕业后的10多年里,他先后做过学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等部门的领导。2002年,他得到一个去英国学习的机会。正是这个机会,改变了他日后的职业规划。
网络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受本刊采访时,陈国华回忆到,在英国学习时,他最大的感慨与体会是网络在发达国家教育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网络在师生的课堂学习、课题研究、相互沟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进行研究、学习,其效率和效果让陈国华着迷。他亲自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魅力:e-Leaning,使学习成为轻松好玩的事儿;网络视频,使师生相隔万里也能畅快沟通;网格,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计算机资源汇聚起来,集思广益。这一切,使陈国华相信:网络启迪了人们的意识和想象力,未来的教育一定会与网络密不可分。
当时是2002年,国内的网络也在蓬勃发展。各学校设置有计算机系、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等,学校机房也总是满满的学生。但陈国华感到网络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对“面对面”这种模式的依赖程度非常大。但这正说明,网络的应用在我国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一年的学习结束以后,他回国。当时可供他选择的职位有好几个,最终,他选择了做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中心主任,同时兼任CERNET青岛主节点主任。
“三留人”原则
CERNET青岛节点与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中心为一套人马,在为青岛地区各高校和职业学校提供接入服务和技术指导的同时,也负责中国海洋大学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现在,网络中心有20多位老师,负责日常的网络服务和维护管理。
“我们一直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注重对网管技术和能力的培养。”陈国华说,网络中心就像一个大家庭,中心主任要发挥纽带作用,注重挖掘员工潜力,使之扬长避短,一定要不断增强凝聚力。有了凝聚力,大家工作就会更有劲,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学校的重视和网络中心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是100所CERNET2入网院校之一,中心建立了IPv6和软件调试等实验室,对网络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和研究。同时,CERNET青岛主节点的接入院校也已达20多所。2006年,CERNET华东北地区青岛主节点的出口带宽升级到2.5G。
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化部门
不仅是CERNET华东北地区青岛主节点主任,陈国华也是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主任。对于信息化,他认为:相比前几年,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一卡通等都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中。但是,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各种应用整合的程度还不够理想。他说,我们要将信息网络化,使信息的传递更准确、更快速,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工作中,陈国华重分认识到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关键要有一个强有力、有一定权限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当是跨部门的、能统筹规划各部门的需求,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进行决策之前,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广泛地听取各部门及专家的建议,但最终一定要作出强有力的果断决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