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远程开放教育的改革实践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在于课程内容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考试内容与方法也有明显弊端。课程内容改革与考试改革是教与学改革的两大支点,忽视这两个支点,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研究就难以转化为实践成果。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内容;考试
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启动以来,伴随着试点实践的发展与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教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往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以改革为导向,相对集中于教与学模式及其支持服务体系方面,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和十分迫切的需要,但如果从研究成果转化为改革实践这一角度上看,情况不能令人满意。研究领域的力度与深度同改革实践的进度与广度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差。其根源除了观念、办学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外,课程内容与考试改革的相对滞后是重要原因。
一
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资源的基础,其实质与要求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配置从形式上看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名校名师的编撰,有优质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内部和外部最新学科研究成果的反映。以传统高等教育的课程要求衡量,现行远程开放教育教材质量可靠,水平较高。从实际应用看,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初步实现了教与学形式上的革新。但如果从远程开放教育本质要求上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要求与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
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对象以成人在职人员为主。通过接受业余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他们应当成为在实践中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等人才。目前针对这一群体的教学改革形式在理论研究方面思路明确,在实践中也已构建成型。但表象不能说明一切。教与学的改革迄今为止主要还只是在形式上进行,改革实践最大的收获是教的灵活与学的方便,这对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意义重大,但这并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全部。自主化学习不仅应体现在学习形式上,更要体现在学习内容中,包括学习者与施教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思维的取向上。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够,因而素质教育一直成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弱项也就不足为奇。
在教材建设上,无论是统编教材或自选教材,其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仍与传统教材没有太大区别,适应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的教材内容难以适应成人在职学员的学习要求。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所开设的本、专科二百三十余门课程为例,除少数专业课程(如英语本科若干课程)以外,多数课程都存在上述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个几方面:
容量大。多数课程一本教材在30万字上下,部分材料达到40万字以上。按每学期选课四门计算,则必须阅读120万字以上的教材内容,实际往往不止于此数。如果加上一些课程附加的导读等辅助教材,可达200万字之巨。这些教材知识体系完整,表述详尽,材料丰富,不失为优秀专著。但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学员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通读尚且勉为其难,遑论有深入钻研的时间与精力。
理论性强。现行教材的理论要求不在于过高过难,而在于其表达的直供式与系列式。本科教材应当具有理论高度,但按教学要求学习其中的观点与论证方式、材料等等,实际上还是变相的“读死书”。一方面教材中缺乏启示性的理论引导和探索性的课题,另一方面为学员提供可用于指导实践、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内容不突出,有的教材内容甚至严重滞后(如某些法律已作修改,法学教材仍以旧法诠释),使在职学员有较为普遍的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感受。
记忆性要求多。现行各门课程教材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著述,按章节循序渐进,知识性内容涉面宽,系统概念严整,理论要点多,记忆性要求较高。这作为传统高校教材无可指责,而对于年龄偏大又受限于时间和精力的在职学员并不适合。课程教学大纲与复习指导(考纲)也对大量记忆性内容作了“掌握”和“重点掌握”的要求,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教材编写的主要倾向仍未脱离传统教材的格局,加上考试的方式与内容未有根本性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教师面授、课件制作、双向视频课堂直播,依然保留了教师按自己思路讲授的基本模式,导学的特征不明显,学员学习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同时存在,自学只能依据课程内容以传统的阅读、理解、记忆为主要途径,教与学新模式的建立尚未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
作为教与学改革实践的先导,课程内容编写的改革势在必行。远程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内容的编写应切合教与学新模式的特征,盯住成人在职业余学习这一对象,以严谨的科学性、隐性的系统性和适度的理论性为标准,以显性的可操作性,以有实践针对性的知识、材料和能力要求为主要内容,设计教师导学的难点和疑点,提供学习者能联系实际、有分析解决问题要求并有研究导向作用的自学范围,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这固然是一项浩繁且难以期待一次性完成的改革,却是必须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常为人诟病的话题是考试内容和方法。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导向,如同人们常说的指挥棒。我们在这里更为关注的是考试的内容与方式对远程开放教育改革成果的影响。对此颇有异议的正是关注和参与教与学改革实践的人群,因为考试考核的改革本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教学与教学管理中的关键性环节。
目前对远程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的评价,由每门课程的学期考试成绩和一定比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成评定分数,形式上并无不当,但就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而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弊端。
一是考试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所以闭卷,正是由于考试内容中有较大比例的概念、定义、观点等知识性试题,没有大量的记忆学习是无法达到合格要求的。二是以教材内容为标准的答题要求。命题不超纲超本无可厚非,但答题只能依据教材观点和内容,即使有实际价值或另立新说,在统一的阅卷标准下势必被否定。如有些论述题、分析题看似有学员的发挥余地,实则仍需按教材的论述要点和分析思路作答,学员的顺利作答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即使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论述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鉴于前面所述的培养对象的特征,要求学员在业余时间完成现有教材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课程考试,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也许这种情况已在预计中,以占一定比分的形成性考核作为学习成绩的合成部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问题在于因为担心卷面成绩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各地专业教师往往要尽量拔高形成性考核的成绩,以至于形成性考核很难发挥其学习过程的辅助作用和督促作用,即使严格规定成绩分段比率也于事无济。更加严重的是由于现阶段功利性为主的学习动机的驱使,既然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文凭和学历达标,在考试中夹带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错误的学习和考试态度加上考试方法与内容的弊端所产生的恶果,就不仅仅是改革的失误,而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亵渎。对此,我们在呼唤诚信、严肃考风考纪的同时,难道不应对当前的考试要求与内容作一番彻底的检讨吗?
课程考试的要求与内容应作方向性调整,应以开卷考试的方法为主,在内容方面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既有一定量(而非大量)的记忆性要求、更应有理论分析、归纳、推演要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要求,能引导教师从考试要求中探求导学的思路与方法,使学员通过考试呈现真正的学习的成果和专业素养,并以此为导向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这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相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工程,课程内容改革与考试改革只是两项子工程。但因其涉及培养目标与教学终端评价等改革导向问题,与教学模式改革互为表里,是支撑整个系统工程的两个重要支点。忽视这两大支点的改革与建设,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研究就难以转化为实践成果。
作者简介:郑开厦,副教授,福建电大泉州分校(362000)。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2005年第4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