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张明才
摘 要:网络教学(远程开放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走向国际化、虚拟化、网络化、大众化、终身化的热点,又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师资和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因此,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强化“知识经济”意识将发挥重要作用。而教育技术是保障网络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育技术 机遇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教育走向国际化、虚拟化、网络化、大众化、终身化的必然途径。
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教学是指实现远程开放教学的国际互联网。事实上,网络教学还有赖于邮电通信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和卫星广播通信两大网络。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现网络教学也经历了由邮电通信、卫星通信到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远程开放教学仍然采用三网并存,择优应用的做法。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网络教学普遍采用ISDN和Internet,香港中文大学网络教学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都很高。国内网络教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粗具规模,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四所高校进行试点,1999年招生,2000年4月,教育部在长沙召开远程教育研讨会,会议总结了各校办学的经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肯定了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拟就网络教学特点,教育技术职能,人力资源等相关问题进行比照分析,阐明教育技术学科应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网络教学共存共荣。
一、网络教学
1.1 网络教学特点
网络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同步性、交互性的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传递快速、便利,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和群体学习的不同需求。弥补了我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实施网络教学,有利于缓解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供需的矛盾,有利于发挥普通高校教学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1.2 网络教学技术
1.2.1 ISDN通信技术 实现网络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实时和交互。邮电通信交换网络的视听会议系统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它是利用电视接收设备,通过传输速率为384~512kbit/s的邮电信道实现点对点抑或一点对多点远程教学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国际间电视制式存在互通的问题,因此,国际电联(ITU)于1984年和1990年相继制定有关协议,即H320系列协议,从而为世界各国视听会议系统实用化(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商务)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后,各国教育主管部门运用ISDN技术广泛开展远程教学。1997年5月,香港华夏基金会与国家卫生部共同立项,建立起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为龙头,旨在发挥该校师资、技术、资源优势,培养和提高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师资力量和管理干部理论水平为目的的华夏医学师资培训中心。其中,远程医学教育(Tele-Medicine)是此项目的重中之重。1999年10月,通过四条ISDN通信专线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实现联通,并多次开展远程教学和学术研讨活动,目前整个系统运转正常。
1.2.2 Internet技术 近年来,Internet(国际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功能之强大软硬件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它同ISDN一样,作为一门成熟的技术,有其自身的约定,即TCP/IP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这两个协议是Internet的核心,所有上网的计算机只要遵从这两个协议,则网上运行就可无远弗到,有感即通。
Web和E-mail是网络教学当中应用最多的技术。Web主要采用计算机用户/服务器工作模式,学生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向Web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中的网页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对接收到的网页进行解释,并将图象、文本、声音传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学习信息。在网络教学当中,E-mail是最受欢迎的一族,学生建有自己的电子邮箱,通过它可以向身处异地的学科专家提问和发表见解,同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通过筛选、归纳达到准确掌握知识的目的。
1.3 网络教学资源
资源,是网络教学的核心,是根本。可分为硬件资源,如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软件资源,如不同类型的媒体教材(光盘、磁盘、录像带、录音带、PP幻灯片等)。因此,网络教学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信息传播速度快,受益面广的教学模式。所以,网络教学软件的选材、设计、编制要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重质量、求效果,即适时、适量、适度的选用媒体、编写教案,切实保证所有上网教学信息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目前, 网络上传递的教学资源绝大多数是多媒体化的,界面友好,交互性强。主要由各普通高校专业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共同设计、制作。1997年以来,国家卫生部会同人民卫生出版社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招标,编制与医学教科书相配套的多媒体(CAI课件,录像带)教材。历时三年,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将着手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使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教育技术
2.1 教育技术职能
国内所指的教育技术实为改革开放之后,全国高校兴起的“电化教育、视听教育、影视教育”的总括名称。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工作模式已显陈旧,思路亦趋僵化,路越走越窄。远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新世纪,教育技术如何面对网络开放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企业培训所形成的高等教育新格局,需要教育技术决策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职能,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有效地发挥教育技术人才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开创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新局面。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把教育技术职能界定为“教育技术是对于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很显然“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是教育技术的职能,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教育技术的特点。由此可见,无论是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倘能明确认识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职能、特点,那么,对于指导教育技术工作,对于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和改革自是大有裨益的。
2.2 教育技术人力资源
随着网络教学,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开展,人力资源短缺成为阻碍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现行教育技术人员结构复杂,难于形成专业理论水平高,技术操作过硬,教学服务到位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近些年,国内虽有几所师范大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了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就业于本专业人才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教育技术方向不明、职能不清,长期以来,抓教育技术工作的主管和决策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很好地研究和探讨国际教育技术发展动态,工作无思路、无创新、得过且过。因此,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其独特优势。其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相应的职称、职务评聘渠道不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教育技术专业确实拥有一批学有专长、经验丰富,并致力于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的专业人才。在他们当中虽有少数人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但绝大多数学历都不高,一旦职称评聘,关口难破。因而造成一些人琵琶别抱,重新择业,另求发展。此乃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从目前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认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提高和稳定以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当务之急。
三、教育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教育明显的重视和投入,全国大规模开展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高效、生动、形象化的知识信息,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明显提高。不难发现,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时代已经到来。
3.2 教育技术正面临着迅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十分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要有紧迫感,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要加强自我建设,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专业技术储备;第三、教学服务人员培训。唯此,才能迎接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挑战,才能应用教育技术学科优势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才能配合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探索、实验、评估和推广,才能真正履行教育技术职能,在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发挥教育技术潜能,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精炼实用、适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成人继续教育的优秀多媒体教材,促进教育技术有一个差强人意的发展。
自然,随着网络教学的广泛开展,凡在网上学习的学生以及各级各类人员对于网络资源的需求将成指数增长,对于网络运行的速度,教学资源的内容,获取资源的途径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教育技术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作好规划和协调,需要教育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网络教学与教育技术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推进我国网络教学向国际化、虚拟化、网络化、大众化、终身化方向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利明编著《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唐斌等 《发展网络大学,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新思路》开放教育研究
1999年第6期
3.梅家驹《教育技术的整合性》 开放教育研究 2000年第二期
4.高波等《基于Intetnet网络教学及其相关技术》中国远程教育 2000年第二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