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从提高学生生存能力来认识
2003-10-08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 安静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段,学生高中毕业后,无论是升入大学,还是接受职业培训,其高中所学知识都将是基石。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首先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影响和实在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提高学习效率等。其次,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抽象思维,强化思维训练,最终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再次,从现实的层面来看,处理信息技术能力将是学生生存的需要,因为计算机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重视和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在人生下一步的生活素质、生活能力。
在高中阶段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学习与重点培养并重。普遍学习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教育,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重点培养就是以开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重点教学,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遴选基础较好的学生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相关软件的应用、程序设计以及操作能力等。在经过1—2年的系统培训后,学生一般能够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学习与重点培养的结合,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既具有广泛性,又能培养出一批人才,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吻合。
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并用。直接手段就是进行直接的教与学活动,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实际应用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间接手段就是在直接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没有直接学习要求的手段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使其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计算机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力、渗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勇于探索。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相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立体施教,才能保证信息技术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并举。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使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成为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是不可能的。在进行系统、有侧重点地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抓好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常言说“学以致用”,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其威力,而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没有相当多时间的上机实践,理论学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最后目的归结为实际应用。
总之,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既要体现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又要面向未来,从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来认识,让人们看到素质教育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