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从分析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出发,引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指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实施过程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并阐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网络课件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环境、信息和人力三大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凡特性。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首先应该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
1.资源共享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所谓多媒体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实时综合地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因此,这时所说的多媒体技术与前几年一些书中提到的多媒体组台教学概念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特点,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录像、电视、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文、图、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代表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必然趋势。
2.不限时空性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网上教育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校外模式则是指网上远程教育,它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新型教育系统。对于实力较强的学校来说,这种双重办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优势,现在国家鼓励重点院校开办网上远程教育是一个明智之举。
3.多向互动 多媒体网络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一方面是通过课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代理(一个软实体)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这种代理,本质上也是教师经验的总结。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可以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多媒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的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
4.便于合作 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学习者通过网络不仅能够进行学术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都具有群件系统的功能,完全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5.异步性 就所操作的媒体而言,多媒体通信用到人的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就形成的信息内容而言,多媒体通信是针对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内容的组合;就通信的交互性而言,多媒体通信基本上是双向的和多点的。多媒体通信的上述特点,使学生能够从多种媒体获得大量信息,以自己的习惯方式探索这种非线性的信息,也能以多媒体形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按照教育心理学家的意见,可以把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特点简单概括为: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使学生在有意义情况下依据某些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支持开放式学习;指导学生深入进行自我卷入的独立研究。因此多媒体网络系统特别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
一、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和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物理实体层 体现为实现多媒体网络的各种物理实体。就一个教室而言,包括服务器、教师用机、学生用机、网络设备;就编辑中心而言,包括视频采集卡、录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多媒体编辑和图形、动画工作站等。
2.网络层 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它们为高层应用提供可靠的网络保证。
3.多媒体网络层 由于一般网络层较难支持对多媒体的实时传输,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再附一层,这是一个面向实时传输和QOS的层次,使上层能透明调用。
4.编辑制作层 网络教学内容编辑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在线收集、分类、编辑软件系统,可以对课件的总体框架进行构思,同时应有提纲描述语言到课件语言的自动转换工具。课件应有自己的文件描述语言,同时课件编辑器应是一个可视化的编辑环境,除了表现手段外,课件编辑系统还应能很方便地表示控制流,并能实现面向对象的课件编辑。
网络课件设计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要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精神。基本原则如下:
以教育改革为宗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
以异步学习为基础: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且受带宽限制。
以多元载体为环境:网上教育不应排斥其他媒体,尤其书本和光盘,可以作为离线学习资源。将离线资源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一是可以弥补目前网上中文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可以减少网络信息传输的负担,三是通过减少在线学习时间而降低费用。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网络、书本、光盘三位一体的学习媒体配置。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以案例学习为抓手:在军事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军事教育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通过大量案例、战例的观察与分析,提升他们的军事指挥水平。
以学习资源为支撑:传统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以合作学习为导向: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学习交流,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协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以电子作品为业绩:网上教学应该让学生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并以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的主要业绩来考核。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就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即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生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生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套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即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也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
5.教学环境层 处于最顶层的教学环境是基于Client/Server或Browser/Server的分布式系统,它能完成以下功能:异步(当然也能同步)地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同或不同的课件学习服务;保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感知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遇到的困难,并能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引导、提示。
课件学习器作为一个客户方,要完成学习登录、课件的表现等功能,而课件服务器则为每个课件学习器派生一个线程;提供课件和维持对历史记录的追加,和对学生当前状态的感知,如一学生花了很长的时间,或过关测试时总通不过等。当达到某种界限时,触发教师代理,当教师代理还不能完成任务时,代理就会通知教师控制台,由教师自己完成。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只提供指导和建议,具体实现务必由学习者控制。教学目标确定后,学习的目标和进度可以由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控制。
支撑环境的设计:包括信息资源的设计、帮助系统的设计、认知工具的设计等。信息资源的设计要确定学习领域所需的信息资源的类别以及各种信息资源所能起的作用。同时对于资源的使用,获取资源的方法等也要进行必要的帮助设计。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认知工具的设计是为学习者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提供帮助,建立学习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与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同时也是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它是指导者、学习者、学习内容以及信息资源等构成的支撑环境的综合,并体现为稳定的教与学活动的程序。
学习情境的设计:网络学习环境中,要创设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情境设计要依据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对于有严谨结构的学科,可以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如包含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于不具有严谨结构的学科,可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如反映真实场景的录像带、VCD等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以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的积极性。
二、 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1.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现在网络教学中使用的个别化人机交互课件多是基于Windows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对Windows的使用必须熟练。尽管都是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则必然会在网络课时出现问题,而一旦总是遇到这些问题,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网络课上总要去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教师又怎么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提问。所以,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这样,学生上课时才能集中力量学习本节课内容。
2.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准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某门学科的总目标及每一教学单元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取得最优效果的保证。教学目标必须同学生自己感受的需要相联系,只有学生认识到目标是合理的,也是能实现的,并认为值得为之付出努力时,他们才会乐于学习。所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取决于他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程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讲解中传授给学生的;而在网络教学中,不直接参于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找。凡个别化学习之课件,一般都有学习目标,有些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难懂,引导、提醒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网络教学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方案,对学力不足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同一个教学班,学生层次有高有低,对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很快就能掌握,有的则需花时间。对于不同学力的学生,课件中应区别对待。对于前者,软件应提供给进一步学习的方案,如做难度大些的题目,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后者却相反,软件中应给出相应的帮助,如指出答题错误所在等等。
4.提倡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在网络课堂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展协作学习。早在1920到1930年间,许多学者便提出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也表明,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更优于个别化学习和课堂讲授。协作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可以是问题解决,也可是专题研究,还可以是个案设计。由于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承担最后的结果,因此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就在与同伴间紧密的沟通、协调、合作下逐渐形成。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深层认识,获得最佳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5.网络教学中的人性化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通信技术为硬件基础,以多媒体课件为软件基础展开的。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学营造了一种更加“物化”、“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计算机代替了教师,Email、BBS等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面对“人化”到“物化”的转变,学习者难免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如精力无法集中,信息迷航,情绪低下,情感缺失等。这种状况引起了教育家、心理学家,尤其是教育技术专家的警惕,开始从人文的角度反思现代远程教育。但仅仅停留在思考阶段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到实践即网络教育的人性化设计上。
网络教学的人性化设计要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情感已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主体认识活动持久、深入进行的内在基本条件,或仅仅作为动力因素而起作用,它已经越来越成为维持教育过程中主体内在平衡的因素。网络教学作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基本条件的教育形式,更应该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
三、 趋向智能化、全球化的网络教学
智能化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向深层次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多媒体网络教学迅速发展,大量多媒体课件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被开发使用并取得较好成果,但人们在开发使用中发现,这些系统始终存在一些缺陷: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学生无法回答深层次的问题,回答有错时不能准确确定原因,个别化指导的针对性不强等。因而需要未来系统能够做到:第一,实现友好和自然的人机对话,能够通过人类的自然语言来进行人机对话,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理解状态,学习环境更自然,能较方便地学习知识和规律,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要求。第二,能检测和判断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第三,对未预期的提问和错误能给出合理的反馈,包括理解学生的反应、评价学生的猜测是否合理等。第四,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能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教学策略等。这样的系统实际上就是智能化的辅助教学系统。早在70年代,国外就有人研究具有智能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90年代,有人提出了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的要领。所谓智能超媒体,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智能型信息处理技术。在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中,ICAI模块可以利用超媒体提供的友好界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还可以利用超媒体向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解释信息;而超媒体模块则可利用知识推理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适应性控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基于网络的智能超媒体系统应以智能化大楼技术为基础,有人已提出智能化教育大厦、智能网络教室等新概念。当前,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
全球化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已连通世界各地、Internet站点遍布全球的当今时代,无论是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局域网,还是单台多媒体计算机,不与广域网连接、不利用Internet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不可思议的。基于Internet的新型教学,突破了局域网多媒体教学在资源、距离、规模上的限制,将多媒体网络教学推向全球,“开放大学”、“虚拟学校”、“全球教室”等一批新型的教育教学系统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志贤远程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余胜泉,林均芬,刘宝艳,张京彬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教育技术通讯
[4]吴言荪等加拿大远程教育一瞥[J]中国远程教育,2002(8)
[5]谢维和办网络教育需要新的人才观教学观管理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2)
[6]张倩苇韩国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2)
[7]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http://jwwwv.vscbool.net.cu/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