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地址:合肥黄山路451号
炮兵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邮政编码:230031
E - mail: etr@aapla.com.cn
引 言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很显然,如果不从外界获取信息,任何一个系统就只能停滞不前,直至无法适应时代而被淘汰。正如大树参天,因其根系深远,高校也概莫能外。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在高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意味着运用信息技术在高校营造一个完全开放的物理和文化氛围,建设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培养素质合理尤其具备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的人才服务,也为高校走出围墙,对外进一步开放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创造条件。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作为江主席新近批准的四所军队综合性院校之一,近年来,解放军炮兵学院一直把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助核心技术快速高效地发展自己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目前,学院已建成5个信息中心、三个信息系统、四个教学应用软件平台、十类48个资源数据库,教育信息化已开始向纵深发展,被总部机关定为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和示范单位。(见附图1:炮兵学院教育信息化示意图)
本文拟结合解放军炮兵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谈谈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有效途径。
一、信息意识与信息人才的培养是前提
培养院校教员、学员以及管理干部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发布、使用的能力是教育信息化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要明确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技术的时代,是一全球共享、全球开放的时代。首先要有开放的意识,把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从内部成员之间、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各种有益信息,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学习、教学和管理。唯此才能创新,才能发展。其次,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识。如用信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允许自由探索和建构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等。总之,一股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要用信息的观点和方式来对待我们面临的一切。
信息意识的培养,领导的认识是关键。领导重视了,我们就有很多办法可以想。炮兵学院经验是把信息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来抓,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发挥作用。主要有:
1、领导动员。学院领导多次招集各部、系领导进行教育信息化动员,要求采取理性分析与讨论的方式把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传达下去。
2、专家报告。学院多次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前来讲学,阐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其给教学、学习和管理带来的影响。
3、骨干培养。学院定期对各部、系推荐上来的信息化骨干进行培训,在学院形成一种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4、教学比武。学院进行一年一度的网上教学比武,教员现场调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学,外聘评委现场亮分。比信息条件下教学的组织能力,比资源的设计制作水平。
5、示范演示。在网络教学中的获奖课程,教育技术中心将集中通过网上教学直播中心在全院网络上进行直播。让广大教员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信息化教学的优越。
6、制度激励。学院首席教员和特长教员的评选,信息能力是一项重要指标。
这些措施极大地培养了广大教员的信息意识和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为全校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人才的培养
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信息人才的支撑。炮兵学院将院校信息人才分为三类:
1、专业人才。如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大多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或计算机专业毕业。需要引进。他们懂得教学设计和媒体制作,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培训指导者。
2、骨干人才。主要由分布于各单位的信息化骨干组成。这类人才主要通过学院常规的技术培训,利用专业人才来培养。数量较多,是学院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3、应用人才。主要是一线教员和学员。现在,在炮兵学院,学员的第一堂课是:信息时代如何学习。主要内容是探讨在信息时代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学院还为学员开设了“媒体技术与信息传播”专业选修课。学员今后的大学学习过程也将是一个不断应用和熟悉信息技术的过程。
信息技术条件下,已经没有绝对的权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和互联网上的相关教程去学习信息技术。因此,在骨干人才和应用人才中,也不乏部分英才,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探索有时会超过专业人才。正因为此,才为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