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求知地欲望,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启迪学生智慧、 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
然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一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惰性,认为只要记住条款,用思维定势来回答就行了。显然这是创新的枷锁,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其目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破除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教育呢?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求异思维”就不失为一种好途径。“求异思维”就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它要求学生能摆脱传统方式,提出具有独创而又与众不同的见解。很难想象,一个在学习中从不敢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会有什么创造。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对他们任何一点点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都要细心维护。本文拟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求异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设置求异情景,刺激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构筑师生平等思想。如果一个教师始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那么学生在其面前说话都只能唯唯诺诺、 诚惶诚恐,又怎还有心思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创新力的培养需要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空间。而这种氛围和空间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力戒权威架式,破除“唯师”的陈旧观念 ,彻底改变“老师说了算,学生围着老师转”的现象。结合本科目自身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敢于求异教学气氛,允许学生有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其次,课堂上尽可能安排模糊情景,培养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也是如此。课堂上,教师不要限于让学生听讲、 记忆、 复述,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尽可能由易到难创设模糊领域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愤” “悱”状态中,相对于精确领域的标准答案而言,其初始状态是模糊的,目的是未定的,答案往往是众多的假设,需要筛选,其性质是创造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哪里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在哪里起作用”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商品生产者进行考察,得出价值规律对任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都起作用,谁违背,谁就受到惩罚;进而认识到价值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有遵循它,利用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既然价值规律指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那么为什么从整个社会来看,有的行业或企业会出现不规犯甚至犯罪行为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要正常运行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最后,课后布置作业要注重“变”。做作业是任何学科都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每个学科的作业又有所不同。思想政治课作业应尽量不限制思考的方向和范围,让学生只有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答案提出质疑,提出否定旧观点 、旧知识的问题;通过比较各种社会现象,提出新问题。在方式上本学科应采用“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进行巩固和深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变通行和创造性。“一题多变”是在一个知识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颖的新问题,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 不断解决而得到提高;“多题归一”则是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归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总之,通过作业的“变”,能够使学生在求异中培养其创新精神。
例如,讲授我国的选举制度之后,学生知道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如果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则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针对此问题布置作业时,我并没有直接要他们回答在我国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某人,今年18周岁,中国国籍,问: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某人,今年18周岁,中国国籍,如果因犯罪被判刑,问: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某人,今年23周岁,中国国籍,现居住在国外,问: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某人,今年30周岁,中国人,现取得美国国籍,问: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