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数字信息时代,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国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1]如何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舞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以及人们健康文化生活的新空间,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日趋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及我国网民的基本状况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与报刊、书籍、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接收无地域限制、海量、复制传播便捷以及即时获取等特点。互联网上没有国界,上网者可以接收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网站上的信息,现实中的国界、疆域、城乡等概念在网络空间已经被彻底淡化。[2]互联网上信息海量,仅yahoo一个网站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相当于上万个图书馆。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复制便捷、传播快速,许多重要的新闻近年来首先是通过网络为公众所知晓。[3]此外,上网者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即时获取信息,而不用象接收广播和电视那样牵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时间表。正是由于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体具有上述特点,它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获取知识和文化产品以及服务不可或缺的工具。
近年来,我国网民和接入互联网的家庭计算机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4]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止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2.1亿,比2006年末新增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目前居世界第二(美国网民人数为2.15亿);我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50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6万个;我国家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达到7800万台,平均每2.7个网民就有一台家庭上网计算机。
二、互联网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而加剧。
首先应当看到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品传播的重要平台,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文化产品的重要渠道。现如今,出版、广播、电视等许多传统传媒产业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将产业链条延及至互联网,在网络空间打造新的受众群体。同时,也有一些IT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录音制品和影视制品等文化产品。旅游等一些文化相关产业也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传播相关信息,调整营销格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5]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互联网正在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随之而来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广大群众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获取文化产品的方式逐步从现实空间转向网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0次报告中的数据,我国有90.4%的网民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互联网上寻找;76.3%的网民一般都是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重大新闻;有68.5%的网民都收听或下载过网络音乐;有51.1%的网民认为如果没有互联网,娱乐生活将会非常单调。
其次,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网络文化产业(主要包括虚拟社区、网吧、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从现实引向网络空间,这里仅以网络游戏为例对时下网络文化产业在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中的重要性加以说明。今年1月出台的《2007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截止至2007年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总数突破4000万;预计到2012年,中国网游用户总数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8000多万。[6]更不可忽视的是,2007年国产网游成果丰硕,当年新投入到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公测的网络游戏产品总计76项。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达到53项,实际销售收入达68.8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市场的65.1%。以“梦幻西游”和“征途”为代表的国产游戏软件,已经打破了以往以“传奇”和“魔兽”等为代表的国外游戏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
此外,互联网正在成为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产品、参与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了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许多民众正在借助网络,成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前,文化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支持,通常只有政府和企业才能充当文化产品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广大人民群众只是处于被动的文化产品接受者的地位,书籍和录音制品的出版、发行以及文艺演出就是典型的例子。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具备一定网络知识的网民可以以微不足道的投入创造出并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近年来兴起的“博客”(BLOG)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统计,截止至2007年底,我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7]“博客”现象的出现导致了我国网络空间作品数量的快速增长,有些“博客”的作品已经走下网络,被出版发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